評價小組成員的評語50字—小組展示總結報告
“市”一級共分為四大類,分別是: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副省級城市(如沈陽、廣州等15個)、地級市(如營口、錦州等293個)、縣級市(開原市等395個)。一般來說,直轄市是省級行政區,市委書記屬于正部級,副省級城市市委書記屬于副部級,地級市市委書記是正廳級,縣級市市委書記屬于正處級,如果兼任上一級常委或委員,職務也會再高半級。
這里主要介紹地級市班子成員實權“含金量”排名順序,地級市班子成員可分為兩大層級:
第一層級
是班子中的核心人物,一般是以下五人:市委書記、市長、專職副書記、組織部長、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核心會議的議題由黨委書記負責確定,重點研究兩件大事:一是選拔調整干部或處理處分干部,研究“人”的大事;二是確定財政開支計劃及經費具體實施方案,研究“錢”的大事。決議由五人小組表決統一意見后,再提交黨委常委會研究通過,也就是說,人事和財政大權,首先要由這五人小組點頭通過,而后才可能會實施。
?市委書記:正廳級,如果兼任省委常委則高配到副部級。是全市名副其實的“一把手”,代表黨主持全市的一切工作,經常被稱作為“班長”,擁有絕對的領導決策權力。
?市長:正廳級,是政府的“一號人物”,全市的“二把手”,兼任市委副書記,同樣經常被稱作為“副班長”,主抓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落實上級指示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在很早之前,書記一般主管干部,而市長主管財政,市長能和書記掰一掰手腕,但現在主張黨委領導一切,政府的事務也需要書記點頭,敢于和書記掰手腕市長已經很少了,從歷史上看,兩個人互相搭臺的一般能夠“好戲連臺”,互相拆臺的一般“都得下臺”。
?專職副書記:副廳級,作為“一正兩副”架構中的其中“一副”,是書記的左膀右臂之一(另一條臂膀也可以理解是市長),主抓人事黨務工作,是班子中的“三號人物”,有很大可能下一步接市長的班,成為“二把手”,對于人事提名有很大話語權,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組織部長:副廳級,組織部在古代稱作吏部,主要負責組織人事,副處級以下干部的晉升提拔、任用任免必須先經過組織部,是全市數一數二的重要部門,而組織部長可以親自操刀全市的組織人事工作,把控干部的晉升關口,組織部長被人們稱作“天官”,其地位不言而喻,也是下步提拔為專職副書記首要人選。
?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副廳級,是紀委班子的“一把手”,主要負責黨風廉政方面的工作,干部都喜歡被組織部找去談話,因為可能涉及晉升,但如果被紀委找去談話那就兇多吉少了,紀委書記能夠掌握干部的黑歷史,只要一上綱上線,想“殺”誰輕輕松松,沒有不怕的。
第二層級
主要在各自領域負責,雖然能夠參加重大事項的討論,但最終決策權較第一層級來說不太充分,實際權力在不同地區會有較大差距,也和個人性格以及能力有關。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正廳級,人大常委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人大常委會主任很多地方由書記兼任,負責選舉產生政府和部門領導,人大常委會主任一般都德高望重,職位上能夠和市長掰手腕,甚至能對縣級的一、二把手具有一定的決策權。
?市政協主席:正廳級,也是四大班子(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主要領導之一,但排名相對靠后,能夠參政議政,列席各種重要會議,主要負責聯系各界人士,向政府提案,參加政治協商,進行民主監督,影響力較廣。
?常務副市長(市委常委):副廳級,是政府的二把手,市長的左膀右臂,負責分管財政、市政或者工業、交通、司法等工作,當然也對政府內部的人事和重大決議具有較強的話語權。
?市委秘書長(市委常委):副廳級,市委秘書長是市委書記的得力助手,一般深受書記的偏愛,有人稱之為“地下二把手”,雖然實權不大,但受人尊敬,主要負責分管市委辦公室以及機關事務管理局,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是市委名副其實的頭號“大管家”。
?書記:副廳級,主要負責市政法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打擊犯罪和法制建設方面具有領導作用,雖然在排名上略低于組織部長,但發展空間卻可以與其媲美,在電視劇中,高育良就險些接了省委書記的班。
??公安局長:一般由副市長兼任,也可能會兼任副書記,權力涉及廣泛,是一個地級市的“暴力”機關,負責維護社會的治安秩序,具有罰款、拘留、逮捕等執法權,待遇上有額外補貼,工資在體制中名列前茅。
??宣傳部長(市委常委):副廳級,負責新聞發布、輿論引導、思想教育等工作,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宣傳部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輿情工作的復雜性逐漸加強,宣傳部不再是干部的首選。
??其他班子成員,比如非市委常委的副市長,也是副廳級,一般分管比較具體的政府部門,比如城管、交通等工作,在分管的工作中,如果不是特別重大的事項可以直接拍板,但由于不是市委常委,可能在整體權力上比市委秘書長還要略遜一籌。
還有統戰部長等等,情況大致類似,在本部門中具有較大發言權,就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