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詩句 古詩大全-孝順的經典詩詞
蒙學德育教育之古典《二十四孝》含24首贊詩!#德育教育##暢談家庭教育##作文素材#
家長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成功人士的奠基石,對自己父母都沒有孝敬之心的人,一定不會有大的作為。
古典《二十四孝》所列榜樣十分典型、突出,更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從層次地位上看,有帝王、大夫、書生、百姓;從年齡上看,有老者、成人、兒童;從內容上看,有至貧孝親的、有危難救親的、有顯貴孝親的。
古典《二十四孝》突出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養親的優良傳統和美德,淳樸中蘊涵了真摯。
1.孝感動天的故事,詩贊一首: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孝感動天的故事】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是瞽瞍老漢的兒子(瞽瞍,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親脾氣古怪,繼母性情變化無常,同父異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們多次設詭計陷害舜,但舜毫無嫉恨,總是以德報怨)。舜每天去歷山耕田種地,干活時有大象跑來替他拉犁,小鳥飛來如他播種,是他的孝行感動了上天才會有這樣的景象啊。堯帝聽說舜的事跡后,讓自己的九個兒子拜舜為師(在舜手下做事、學習),把自己的二個心愛的女兒同時嫁給舜為妻子,最后把天下禪讓給了舜。
2.戲彩娛親的故事,詩贊一首:
戲舞學嬌癡,春風動彩衣。
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闈。
【戲彩娛親的故事】周朝時有個老人叫萊子,非常孝順。他伺候二老雙親,總是極盡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他的年齡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當時是極其少見的),從來不在父母面前說老子。他經常身穿色彩鮮艷的嬰兒裝,象嬰兒一樣在雙親身邊戲昵。有一次曾經在為老人端洗腳水時,故意假裝跌倒,趴在地上,學小嬰兒的哇哇哭聲,逗老人開心。
3.鹿乳奉親的故事,詩贊一首: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鹿乳奉親的故事】周朝時有個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順。他的父母年紀大了,倆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進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當中,擠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養雙親。一次,獵人發現了他,以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準準備射他,嚇的他趕緊大喊說自己是為得到鹿乳而裝扮成鹿的人,才逃過了一場大難。
4.為親負米的故事,詩贊一首: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
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勞?
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他是孔子的學生,他年輕時家里很窮)經常吃嫩藜葉和野藿葉等野菜做的飯,他把自己的俸米從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給雙親吃。后來,雙親死了,子路當了大官,他到南方的楚地游學時,護衛車隊達到一百輛,家里積攢的糧食上萬鐘(鐘,一種容器,鐵鑄,容積約30斤),坐的時候座位上鋪著幾層厚厚的坐墊,吃飯時面前擺著各種食器和餐具。面對此景,子路放下筷子嘆息:“雖然如此,我寧愿還吃嫩藜葉和野藿葉等野菜做的飯,繼續為雙親從百里外背米回家供養,可惜再也得不到這樣的機會了。”
5.嚙指心痛的故事詩贊一首:
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
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6.單衣順母的故事詩贊一首: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
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感興趣的家長,給該保存起來,給孩子細心講一講,讓孩子長大后要盡到孝敬父母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