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怎么做二年級的(手抄報怎么做二年級的 簡單)
放假啦~寒假作業里,手抄報或者關于春節、寒假的作文是躲不掉的,今天給大家整理了寫作技巧,文末也有手抄報模板領取。
春 節
春節的含義
春節是指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里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的由來
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
春節的傳統民俗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守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貼對聯---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燃爆竹---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吃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
春節的古詩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王安石《元日》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 王灣《次北固山下》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王安石《元日》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 高適《除夜作》
春節綜合資料集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于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春節的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
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有關春節的參考圖畫
手抄報整體設計架構
手抄報完成圖參考
春節為什么要貼春聯,又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位同學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關于春節一些內容,讓我們更加了解春節。
一幅春聯、一首詩,一聲祝福、一句問候,這幅手抄報設計的非常簡單,也是同學們比較喜歡的風格。
春節來襲,進入臘月我們該做些什么呢?有哪些風俗?臘月二十三要祭灶、臘月二十四要掃塵……
“年”字是如何演變而來的,這幅手抄報為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這幅手抄報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非常的漂亮,有被風吹的燈籠,有正在燃燒的爆竹,很有創意。
每到過春節為什么要守歲呢,為什么要把好好的福字倒過來貼、為什么要燃放爆竹,這些疑問都在中國年這幅手抄報里體現了出來。
簡單的輪廓勾勒,簡單的內容,小朋友這幅手抄報有一些“應付差事”的味道,不過排版上還是比較合理、也比較工整。
手抄報英語版參考
作文寫作思路+技巧+范文
第一招 交代清楚“六要素”
既然是寫事,那就必須把記敘文的六個要素交代清楚,即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還有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第二招 選好材料
選擇什么材料來寫作文呢?
1.必須是發生在春節里的事兒。
2.一定是春節里發生的有趣的事兒。
3.也可以是春節里最可笑的事兒。
4.或者是春節里自己不明白的事兒。
5.或者是春節里的風俗習慣。
總之,就是春節里發生的你最想告訴大家的事兒。我們可以采用化大為小的方法,把"春節"具體劃分為傳統習俗、民間工藝等小的文化話題來寫。像春節習俗中的吃餃子、"福"字要倒貼、貼對聯、賞花燈、喝臘八粥,民間工藝中的年畫、剪紙、中國結等內容都可以寫。
第三招 寫好細節
為了把事情寫詳細,寫作文時,要圍繞中心,把能體現中心的那些細節寫具體,寫詳細。比如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寫作前,還要編寫一個簡要的習作提綱,對寫作的結構布局進行精心構思、合理設計。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哪一段詳,哪一段略,分別運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寫作前,應做到"心中有數"。以使寫作過程有章可循,不再盲目與隨意。
第四招 通過幾個方面寫事兒
有同學又說啦:“上面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可我就是寫不夠老師要求的字數,那該怎么辦?”這也不難,我再告訴你幾個絕招。
把標題《春節里的事兒》變成《春節二三事》。我就不信,你寫兩三件事兒還寫不夠老師要求的字數?
通過幾個方面去寫。比如《春節里的聲音》,你可以寫鞭炮聲、看春晚、親友們的交談、走親訪友的汽車喇叭聲等。
在指導孩子寫作的過程中,家長的主要作用是引導,除了知道以上這幾招之外,還要注意指導方法,每個年級的孩子都不同哦:
1-2年級只要孩子張嘴說,就要給予肯定
好作文絕對不僅僅是單純的好詞好句的累積,而是一種思維的傳遞。孩子進入小學,家長就要引導孩子有邏輯地說話。比如,家長帶孩子去公園玩,孩子說玩得開心,家長可以一起幫他回憶玩什么最開心,引導孩子找出自己說話的重點,圍繞中心再展開交流。
由于低年級的孩子水平有限,家長可以在孩子練習寫作時給予幫助,讓孩子先口述表達觀點就是不錯的方法,建議家長把孩子口述的內容寫到博客上,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重視,從而受到鼓舞和肯定。
盡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寫出來,就算是很短的拼音加漢字的句子也好。孩子寫作時,家長要陪在孩子身邊,等孩子寫完句子,要跟孩子一起研究他的“作品”,幫孩子明確中心思想。
仿寫也是鍛煉低年級孩子寫作的不錯方法。家長可以買低年級孩子容易理解的小詩歌讓孩子仿寫,“哪怕是孩子只改了詩歌中的幾個詞,家長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低年級孩子的寫作水平有限,只要敢張嘴說,家長就要肯定他,鼓勵他。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過于心急。”
3~4年級別著急,從閱讀開始
閱讀能讓孩子接觸到一個從未認識的世界,也能讓孩子對生活更有感悟。孩子進入三年級,會正式開始寫作文,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家長可以先拿一些范文讓孩子仿寫,慢慢地就要拋開范文,寫屬于自己的東西。
孩子在仿寫范文的時候,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分析范文的立意,還要幫助孩子一起開拓思維,尋找另外的立意和角度。真正的教育,是一門慢藝術,家長別著急,讓孩子從閱讀開始學習寫作文。
然而,如果家長把作文當“任務”壓給孩子,必然會禁錮住孩子的思想,在家長指導孩子寫作文的過程中,家長切勿給予過多的“條框”,應該讓孩子寫自己所想的,自己所深知的。
家長要引導孩子重視實際生活,把讀書作為實際生活的一部分,將書中的內容和所領悟到的東西融入到生活中,重新認識生活后,再將自己體會到的生活落在筆頭上。
5~6年級家長要降到和孩子同一水平
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的詞句積累,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如果家長看見孩子寫作文就著急,這種情緒就會傳染給孩子,讓孩子有畏難心理,如果家長無法控制自己,就姑且放手,讓孩子自己寫吧。”
在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文時,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成為孩子的朋友,把自己的水平降到與孩子的同一水平。家長要學會發現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及時地表揚他。家長指導孩子寫作文時,是引導而不是強求,孩子無法接受家長的指導方法,反而會出現預想的反效果。用孩子的視角來看孩子,家長就會發現,孩子身上很多的閃光點。
一年級
范文(一)
今天是大年三十,小朋友們都穿著新衣服,打著燈籠在一起玩兒。
小朋友們的燈籠各種各樣,有荷花的,有小魚的,有老虎的……大家都嘰嘰喳喳地討論誰的燈籠最好看?誰的燈籠最亮?
小朋友們都開心地說著、笑著,因為他們都長大了一歲。
范文(二)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掛上紅燈籠,到處喜氣洋洋。小朋友們戴上新帽子,穿上了新衣服、新鞋。看呀!小朋友有的打鼓,有的放鞭炮,有的扭秧歌,歡天喜地過大年!
春節真熱鬧啊!
二年級
范文(一)
春節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舅媽、舅舅還有妹妹都回來了,現在是大年三十,外面還在下雪,而且下的特別大,可是我們一點都不怕冷。
姥姥、姥爺、奶奶、爺爺在屋里包餃子、炸丸子;舅舅、舅媽在門口貼上了大福字,還掛了兩個大紅燈籠、貼了一對對聯;我和妹妹先換了新衣服,再放鞭炮,妹妹放摔炮,我放竄天猴、花蝴蝶……,我先放竄天猴,竄天猴嗖的一下就飛上了天空跑不見了。竄天猴放完了,該放花蝴蝶了,花蝴蝶先在地上盤旋了幾圈,慢慢的飛上了天空。等到把所有的炮都放完了,我和妹妹才跑回家,正好吃飯了,今天吃餃子、丸子、魚、蝦……,好豐盛呀!
晚上8點我們全家都圍在電視邊看春節聯歡晚會,好熱鬧的新年呀!
范文(二)
轉眼間,一年即將過去。又是過年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掛著笑容,喜氣洋洋。
爸爸在忙碌地掛著又大又紅的燈籠,一對燈籠好像一邊咧嘴笑一邊在說話呢!我只想再掛上一對燈籠,讓它們聊的更歡。趁現在還早,我和妹妹一起去買了對聯和福字,順便買了些煙花準備一起放。跟爸爸一起認真地把對聯貼好,再把福字貼在大門上,調皮的我們還把福字貼在燈籠上,笑的大家合不攏嘴,頓時門口有了新年的氛圍。
媽媽買了一大箱禮物,準備過年走親訪友,不知道有沒有我和妹妹的份呢?好,不管這么多了。我連忙把鞭炮拿出來,點上火,“啪啪啪......”妹妹嚇的捂住耳朵。本還想再放一個鞭炮,妹妹拉住不讓放了。接著,又把煙花拿出來,妹妹急忙跑到房里躲起來了。看著窗外,“好美呀!”妹妹叫起來。忽然不遠處傳來一陣喊聲:“過年了,過年了!”我們一家都笑了。
新年到了,我很開心,因為又長大了一歲,在新的一年中,我要更加認真努力學習。
三年級
范文(一)
中國歷來就有燦爛的傳統文化,有端午節,清明節、國慶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過春節了。
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人們忙著買對聯,辦年貨,迎接春節的到來。每當過年時,我們小孩子都穿著新衣服,戴上新的帽子,大人們的臉上露出幸福和滿意的笑容。大年三十吃團圓飯,歡天喜地過大年。到了晚上,大人們有的在打麻將有的打撲克,還有的在吃瓜子,聊天話說不完似的……小孩子們都喜歡放煙花,膽大的孩子去點火,膽小的孩子在后面看。煙花是五顏六色的……就這樣玩啊玩!玩得可開心啦!
玩了很久,才依依不舍的離開小伙伴們各自回家。我心里想:“要是天天過春節就太好了!”
范文(二)
每到春節,是我最快樂也是最喜歡的日子。
家長會發錢,燒好多美味的東西。比如烤鴨、烤雞、烤鵝、紅燒排骨、魚湯……
爸爸、媽媽會帶我去拜訪親人朋友。在這一天里我可以穿自己喜歡的衣服或是鞋,高高興興地玩耍,不受任何拘束,晚上還可以放煙火棒,看很久電視,隨便看什么節目,不過爸爸和媽媽說了最好看春節晚會,因為過年嘛,當然看關于過年的節目。
我們小孩子都喜歡春節又可以吃,又可以喝,誰不喜歡?就連大人也喜歡。因為可以放假呀!
春節,每個人都喜歡,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人,我愛你!春節。
四年級
范文(一)
春節的氣息從屋外的燈籠展現了出來。媽媽和婆婆正在廚房里忙著準備下午茶。而我呢,就和爸爸及弟弟在客廳打掃衛生,因為平時我們都很忙,根本抽不出時間來打掃房子。
農歷的除夕,全家人圍坐在象征團圓的桌子旁,吃著豐富,美味的食物,如香味四溢的年糕和各種傳統美食。接著,令人高興的時刻到了,媽媽和爸爸分別給我和弟弟壓歲錢。哇!厚厚的紅包呀!
年初一早上,我們便隨同父母到親戚朋友的家拜年。這一趟下來,又是口袋滿滿。過后,爺爺和婆婆又給我和弟弟各50零花錢,讓我們拿來買自己喜愛的東西。
農歷新年是華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我們應該把它保留下來,并且繼續發揚下去。
范文(二)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
我們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著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里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過春節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侖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獸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五年級
范文(一)
我盼啊盼,終于盼來了春節。
奶奶在準備年夜飯,有香甜可口的宮爆雞丁和糖醋魚、香噴噴的辣子雞、粘粘的年糕,以及我們福州有名的小吃“芋泥”、“肉燕”等好吃的,真是“滿漢全席”!饞得我口水都流下來了。
媽媽帶我去買新衣服,我太開心了。在去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街邊的人都被我的舞姿吸引了,感覺自己就像個小明星。到了超市賣兒童服裝的地方,各式各樣的服裝絢麗多彩看的我眼花繚亂,有的唐裝上面繡有龍,有的上面有各種卡通圖案,如喜羊羊、米老鼠、迪比狗等,我最喜歡唐裝因為上面的龍,栩栩如生,非常漂亮!
買完衣服回家了,看見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我家也不例外,我家貼的是我爸寫的“爆竹四起接五福,梅花一支報三春。”說起春聯它可跟“桃符”有關系哦,下面我就來說說吧,春聯起源于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后蜀主章遜題桃木板,“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紅紙,叫“春聯紙”和“春聯”。現在知道了嗎?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迎來了新年的第一縷曙光!
范文(二)
“噼噼啪啪……”這個聲音把正在做美夢的我驚醒了。怎么了?哦!我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
突然,一陣香味飄到了我的房間里,誘人的香味吸引著我,像一只小饞貓聞著香味來到廚房門外。
只見媽媽在廚房里忙得不可開交,汗水淋漓。走進一看,哇!媽媽正在做一年難得吃一次的年菜之一,也是我最愛吃的“紅燒豬腿。” 首先,媽媽用滾燙的熱水把它煮一遍,把它放進盆里,抹上金黃的蜂蜜。然后放進熱油鍋里炸,白嫩嫩的豬腿變成了金燦燦的黃色。現在都這么香了,待會兒還用說嗎?最后,媽媽把八角、麻椒、醬油、草果、姜等食材和豬腿一起熬制。豬腿變成了好看的棕色,讓人看了想吃,吃了還想吃,口水流不停。
盼呀盼……都吃完飯了,怎么還不發紅包?突然出現一個紅包在我眼前晃悠,對我這個小財迷,兩眼都發光了。原來是叔叔向我發紅包了,手一邊摸著我的頭一邊祝福著:“祝乖侄女學習更上一層樓,身體健康,平平安安!”我回敬道:“也祝叔叔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在這天,每個人都互相對對方說著祝福語,年味十足!
午夜的鐘聲敲響了,鞭炮聲震耳欲聾,天空上的煙花眼花繚亂、絢麗多彩。家家戶戶伴隨著鞭炮聲、祝福聲、歡笑聲過完了這個意義非凡的春節!
六年級
范文(一)
春節是指中國傳統文化的農歷新年,俗稱“過年”。它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要舉行的活動可多了,有放鞭炮、貼對聯、鬧元宵、拜年、發壓歲錢、守歲等有趣的活動。
我最喜歡的活動是放鞭炮和煙花。為什么要放鞭炮呢?這就關系到了我們的民間故事了。傳說以前有一只怪獸叫年,每次過年的時候,它就從山洞里跑出來,到村子里去吃人。后來,人們發現年怕紅色的東西和巨大的響聲。于是,每次過年,人們就往門上貼對聯,在空地上放鞭炮。從此,年再也不來了。我知道了這個傳說后,我就下樓去放鞭炮了。
我拿出珍藏已久的摔炮,和小姨舅舅一起去玩了。我覺得一小個摔炮不太響,于是,我拿起一包,“嗖”一聲扔了出去,摔炮爆了。我正覺得起勁,可是,地上的另一個鞭炮被彈飛了,還飛到了水池里,我的臉上立刻變得哭笑不得。再說說煙花,一朵朵煙花展開了花瓣,中間的圖案千奇百怪,可真有意思。春節不但有很多好玩的,還有許多好吃的。春節要吃的有春卷、餃子、年糕、糍粑、青團、干果等,可好吃了。
我在春節中最愛吃的,當然是美味可口的餃子了。餃子長得白白胖胖,真像一個可愛的胖娃娃。餃子的味道也不錯,一口咬下去,肉餡的味道就在整個嘴里散開,可美味了。做餃子也很有趣,先把餃子皮攤在手上,用勺子把肉餡放進去,再涂半圈水,包起來,折兩個褶皺,一個餃子就成形了。餃子的餡有很多種,有韭菜豬肉的、玉米雞肉的、芹菜牛肉餡的,可好吃了。
春節是多么有趣,不僅有好玩的活動,還有美味的佳肴,我真希望春節早點來到!
范文(二)
“啪!啪!啪!”大街上的鞭炮敲響了新年的時鐘,震耳欲聾,洋溢著喜氣.小孩子們紛紛放起了爆竹。鞭炮爆竹聲混成一團兒,沖破云霄。瞧,時間如流水,轉眼把我們帶入了紅火的春節。看,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對聯,貼上了美麗的窗花。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春節的喜悅。回想那年的春節,可真是有滋有味啊!
那天吃完飯后,爸爸拿出爆竹和我們走到樓下。爸爸拿出了打火機,對準導火線一點,那火便燃燒起來,火苗迅速地跑呀跑,迫不及待地來到爆竹旁邊。
“啪”爆竹開爆啰,我們一溜煙地跑到了門后,捂著耳朵。那爆炸聲依然噼哩啪啦呼響個不停。我心里竟有一絲興奮,就好像沉浸在一段美妙的音樂中無法自拔,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身處在一片繁榮昌盛的仙境,真是熱鬧極了。
我們又回到家中,洗了一個熱水腳,這是我們老家的習俗,大年三十下午洗個腳去除煩惱,臟東西。希望來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到了晚上8點,我們全家準時打開電視,開啟了春節聯歡晚會的大門。春節聯歡晚會已成了春節的一個習俗了。不僅能欣賞魔術、小品、歌舞、雜技等,還能收到祝福,歡樂,幸福……當迎新的鐘聲敲響時,我們中國人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它象征著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又拉開序幕。
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著,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當我跑到陽臺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如閃亮的大衣,還有的如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多美呀!
春節,在這一天,讓我們揚帆起航,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