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簡短50字左右(孔子故事50字以內)
聰明深察之人離死亡很近,因為他喜歡議論別人,博學善辨之人常常招致危險,因為他喜歡揭人之短。這是孔子去拜見老子時,老子對孔子的離別贈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孔子信了。請看孔子接著碰到了什么。
孔子是春秋戰國吋候著名的思想家,他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私人學校,讓很多窮人子弟也能讀書識字。他的子弟有3000多人,據說有70多人是各國的的高官和謀士。
公元前489年,吳國發兵攻打陳國,陳國請求楚國來救援,楚國就派出軍隊去救。正在各方打得起勁的時候,有人向楚昭王報告說:“孔子正帶著一些弟子在陳國和蔡國交界的地方云游宣講”。楚昭王聽到后就派人去請孔子到楚國來做官。
陳國和蔡國的官僚聽到楚昭王派人去請孔子的消息后,非常恐慌,為什么呢?因為孔子之前到陳蔡兩國周游的時候,不但不接受孔子的治國思想,反而刁難孔子和弟子們。他們這些人知道孔子的思想是對的,是切中社會的敞端,知道如果孔子這樣的賢能之人被楚國所用的話,就會對他們這些人造成不利。那么他們這些人,就想方設法想把孔子圍堵在荒山之中。
孔子這次遇到了嚴重的威脅,在荒野之中,他們行動受阻、缺少食物,大家餓得站不穩、走不動,弟子們逐一病倒了,可這個孔子,還是照常講經說道,誦書彈琴。
有弟子子路問孔子“君子也會有如此窘迫的時候嗎?”
孔子回答:“君子即使身陷困境,也會有自己的堅守,小人若遇到困境,就只會胡作非為”。
這個孔子夠堅定的吧!但這次大家性命攸關、非同尋常,為了解答心中的疑問就把弟子們叫來問他們:“我的主張難道有問題嗎?我為什么落到如此的地步呢?”。
其中的一個學生子路說:“也許是我們的操守、知識、經驗不足,所以別人不信任我們,不相信我們”。
孔子反駁說:“如果仁者一定會讓人相信,那伯夷、叔齊怎么會餓死在首陽山,如果智者能暢行無阻,那王子比干怎么會被紂王剖心”。
孔子的宏論把弟子們說得啞口無言,大家不敢說下去。此時他的弟子子貢吞吞吐吐說:“夫子學說太淵博宏大,所以沒有國家容得下你,你可以降低一下標準嗎?”
孔子一聽就火了,批評弟子不好好修習學問,反而去降低自己去迎合別人,豈不是志向不遠大。
還好有一個他最喜歡的學生顏回出來說了:“雖然老師的思想不被天下人接受,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沒有修好夫子之道,是我們的恥辱,我們修好了夫子之道卻沒有被采納,是當權者的恥辱”。
孔子聽完后欣然笑了,顏回的話說到他心里去了。但現實的困境擺在面前,他的弟子有些受不了饑餓,走的走了。
他此時想到了多年前在洛陽城外和老子分別的時候,老子預言他必將遇到磨難。老子推心置腹的那句話:“聰明深察之人離死亡很近,因為他喜歡議論別人,博學善辨者常常招致危險,因為他喜歡揭人之短”。讓他深深地懂得了老子的良苦用心。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理念有所不同,老子不喜歡與人爭長短,他把現實看得很明白透徹。他看不慣人家就走開,不想去觸動利益者的靈魂。可是孔子他天不怕地不怕,不但自己去宣傳他的夫子之道,還帶領一幫弟子周游列國布道。他的思想在他的有生之年沒有得到發揮,但在他死后影響中國數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