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觀后感600作文_傅雷家書觀后感六百字作文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發育、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現代社會,閱讀書籍是一種對待生活的理念,更是一種精神幸福感的追求。通過讀書,讓人們時時處處接受文化熏陶、感知文化魅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自鞍山市第四屆“書香巾幗”讀書活動開展以來,鞍山市婦聯在全市廣泛開展了“精彩人生·女性讀書征文活動”,活動得到各級婦聯和廣大女性讀書愛好者的積極響應,截止目前已征集作品400余篇。閱讀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也為文明鞍山建設注入非凡動力。“鞍山女性”“悅讀·分享”欄目將陸續為大家分享優秀讀書征文。今天為您分享的是鞍鋼國貿產品貿易部孫毅的作品。
最近,孩子學校推薦讀一本書--《傅雷家書》,閑來隨手翻翻,便不能放下了。全書都是傅雷寫給兒子的一封封家書整理而成的,全書呈現出一位如朋友般的父親寫給兒子的書信,他在信中談學習、談生活、談修養、談做人,兒子有做的不對或不妥的地方他也會“鄭重”的指出、分析、糾正,讓我深深地體會傅雷先生做人、做事的嚴謹、認真、細致。
何為家書?古有“家書抵萬金”之說,家書即是親人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一種方式,它包含著濃濃的親情。書信中的句句行行,包含著喜悅、憂愁、祈盼、思念,與家人分享、交流。隨著時代的進步,家書已經被短信、電話、視頻所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聯系更直接、更方便了,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就再也記不清當時發生過的事情以及心情了,不能說沒有一絲絲的遺憾。我打開我存放信件的盒子翻看,最近的一次寫信還是上中學的時候和遠在丹東上大學的姐姐的通信了,姐姐是個浪漫的人,每次寫信都會和我分享她在大學的趣事,并會在信中附上校園里的丁香花、銀杏葉,信中的我們青澀、懵懂,但也真實,現在翻看,腦海中隱約還有一些當時的印象。
傅雷先生就是通過這樣的家書,教育他的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先要學做人,否則也不會對人類有大的貢獻。”整本家書,傅雷先生在教育兒子做人做事上儼然是一位嚴父,他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讓人感動。當讀到“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你,每天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是為什么”時,我被這段話深深感動了,父母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愛,他們含辛茹苦的哺育、嘔心瀝血的教導,才能使孩子們展翅高飛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傅聰匆匆回來時已是在傅雷先生的葬禮上了。“我儀表堂堂的歸來時,你已去了”、“我給您的回信,遠少于您給我的,連關心也是,可我卻不曾在意”、“今日,我終究是慢了一步”。傅聰只能一遍遍溫習泛黃的書信,從中看到昔日的親人。讀到此處潸然淚下,為那拳拳父愛,也為那未盡的孝心。
所以,我很慶幸,我能伴著我的孩子一起成長,教他做人,教他做事,和他一起煩惱,和他一起歡笑;我也慶幸我的父母健在,身體健康,不論我幾歲,只要父母在,我就是孩子,享受著他們對我的愛。謝謝你們,我愛的人和愛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