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賈梅讀書小報圖片—女生賈梅的讀書小報
■賈梅/文圖
賈梅,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1935年8月生,1949年5月參軍,在第50軍政治部文工團任團員,曾參加解放四川戰役,1950年10月隨軍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5月回國。1956年轉業,在丹東市文工團工作。1990年離休。
跨過鴨綠江
202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借此機會成都第十二離職干部休養所收集到一名當年參加抗美援朝的志愿軍女兵的故事,有一幅“穿針”的老照片,讓女兵阿姨倍加珍惜——這位阿姨就是我。
記得當年參軍的時候,我只十五六歲,年齡小,當兵時間短,革命道理懂得不多,但是和全軍指戰員一樣,知道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祖國的安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我手中的這幅照片當時在《解放軍畫報》用彩色一個整版刊登,幾乎轟動全志愿軍甚至全國,而今再賞這幅老照片,不僅讓人享受到了一種令人愉悅的藝術美,而且也見證著那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頁歷史。
“穿針”老照片
永遠不會忘記,“穿針”老照片其實是1952年冬季,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地上,我同朝鮮金順玉阿媽妮(老大娘)的合影。當時我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五十軍政治部文工團團員,駐在朝鮮西海岸一個叫青松里的村子,我的房東金順玉阿媽妮,年已花甲,堅毅勤勞,特別慈祥。她的幾個兒子都參加了朝鮮人民軍,在前線和敵人浴血戰斗,家里只剩下兒媳和小孫子、孫女,沒有男勞力,加上糧食短缺,日子過得很艱辛。她的兒媳們除了忙農活,還要做很多支前的事,很少有時間做家務活。金大娘忍受著殘酷戰爭帶來的困苦,克制著對前方親人的思念,不顧敵機隨時侵襲的危險,拖著虛弱的身體,忙碌著家務。
一天,我正根據團里部署,在屋里背誦演唱的臺詞,猛一抬頭,看見滿臉皺紋的金大娘坐在門口縫補衣物,舔著手里的線,一次次地穿針,怎么也穿不進,我趕忙跑過去,拿起針線幫金大娘穿針。正巧,軍政治部攝影記者姜峰抓住了這個瞬間,搶拍下這個鏡頭。這幅照片真實的記錄了中朝人民親如一家的情景,是中朝人民在戰斗中結成深厚友誼的一個縮影。照片編入在《光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畫冊中,一直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以及平壤朝鮮人民解放戰爭紀念館大幅陳展,影響深遠。
紅梅怒放
斗轉星移,世事瞬變。志愿軍出國作戰已經70周年了,抗美援朝作為重大的國際事件已成為歷史。但我始終認為,世界形勢不斷發展,但不管風云怎么變化,中朝兩國人民在共同反對美帝主義侵略戰爭中,用鮮血和生命凝結的戰斗友誼,永遠銘刻在兩國人民心中,兩國人民也像“穿針”老照片那樣,友誼長存,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