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司務長述職報告—部隊司務長述職報告2021
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號
讓伙食經費在陽光下運行
——東部戰區陸軍某旅加強炊管隊伍依法履職能力水平的見聞
■韓 鷺 本報記者 孫興維 通訊員 李 仙
部隊有句老話說,“好伙食能頂半個指導員”。近日,記者來到東部戰區陸軍某旅食堂吃了一頓“碰飯”。米飯、饅頭、紅燒肉、排骨湯……4樣主食、4個主菜、2個小菜,還有多種餐后水果,種類豐富、美味可口,官兵各取所需,吃得舒心。
“旅隊依法加強炊管隊伍建設,引導相關人員提升法治素養,用好風氣保證好伙食,確保官兵吃得滿意,真正吃出戰斗力!”該旅領導介紹,結合深入推動基層風氣建設,他們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基層伙食管理。今年以來,旅隊開展以司務長隊伍為主的廉潔紀律專項整治活動,組織炊管人員系統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提升依法履職能力,確保基層伙食質量始終保持了較高水準。
嚴把關口,杜絕缺斤少兩——
官兵“舌尖上”的利益毫厘必究
“現在,我們日常采購時,都會嚴格落實‘三方聯驗聯簽’‘四方監督’等制度。”5月上旬的一天,在該旅支援保障營食堂,由司務長劉宏攀和基層風氣監督員、廚房值班員、供應單位人員組成的驗收小組,正忙著對當天采購的食品進行驗收。
記者在現場看到,劉宏攀和廚房值班員對各類食品進行核驗、稱重、拍照,風氣監督員認真核查采購物資種類、數質量及賬目。隨后,驗收小組與供應方對驗收結果進行簽字確認。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該旅依法規范副食品采購驗收等流程,要求相關人員加強對報批、采購、驗收、報銷等環節的督導,杜絕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等問題,把住了官兵“舌尖上”的第一道關口。
“過去,個別人員在食品驗收過程中責任心不強、對驗收標準不了解、不敢唱黑臉,容易放過一些問題,導致部隊及官兵利益受損。”基層風氣監督員郭天平回憶說,有一次,某單位采購了一些哈密瓜,組織驗收時,相關人員沒有將哈密瓜外面包裹的防震泡沫網打開查驗,等到拆開食用時才發現,有的瓜被泡沫網擋住的部分已經變質。
去年11月,在一次副食品驗收中,郭天平發現一些海鮮、肉類食物包裝袋內,裝有一些用于保鮮的冰塊。他去掉冰塊,認真對照賬目核查,發現食品實際重量少于訂購重量。郭天平當即提出異議,要求供應商按照實際重量重新出具賬目明細。事后,他把這件事上報到旅紀檢監察科。
“如果驗收人員不能嚴格把關、不敢較真碰硬,很容易讓供應商蒙混過關。”該旅紀檢監察科科長蔡輝介紹,他們隨后調研收集了副食品驗收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帶有外包裝的蔬菜水果表面看沒問題,但菜心果肉卻已腐爛變質;有的供應商將排骨、雞鴨等肉類食材剁碎,導致難以區分部位,質量得不到保證;一些冷凍食品驗收時看上去正常,解凍后卻出現異味;等等。
“副食品驗收人員開展的工作,直接關乎官兵‘舌尖上’的利益!”蔡輝說,針對這些問題,旅隊組織專門培訓,明確驗收標準,要求食物上秤前必須做到去冰、去水、去包裝、去雜質,嚴禁供應商對肉類食物進行剁碎等粗加工,冷凍、包裝等食品必須出具質量證明……
“要想伙食辦得好,各級必須依法落實各項工作。”該旅領導介紹,在加強法規學習、教育整頓的基礎上,旅隊按照《軍隊物資采購管理規定》等法規要求,嚴格物資報批關、采購關、驗收關,日常采購落實“三方聯驗聯簽”機制,副食品驗收落實“四方監督”機制,基層分管領導和風氣監督員全程到場監督。
翻看郭天平今年參與監督驗收的記錄,記者發現,缺斤少兩、以次充好、先訂后退等問題大幅減少,營連副食品供應的“入口關”得到有效監督。
專款專用,精確開支范圍——
做到每一分錢都溯源可查
在支援保障營食堂的公示欄上,一張伙食費使用情況公示表十分醒目。記者上前細看,只見主副食支出、燃料支出、飲用水支出等各項數據一目了然。
“我們堅持每日公示伙食費收支情況,讓官兵清楚知道‘舌尖上’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哪里。”劉宏攀告訴記者,此舉是為了讓伙食費真正足額足效落實到官兵餐桌上。
多年前,個別人員曾有過將伙食費挪作他用的情況。比如,以往有的部隊組織老兵離隊返鄉時,有放鞭炮的習慣。有一年退役季來臨,因時間較緊,一名司務長便私下聯系副食品供應商幫忙購買了幾卷鞭炮。事后,這名司務長將購買鞭炮的發票與其他伙食費支出票據一起報銷,被相關部門發現后嚴肅批評。
“必須落實法規制度要求,做到各款項專款專用!”該旅財務科科長杜成雙告訴記者,當前,基層營連經費主要有伙食費、公共服務費、基層事務費等,各項費用的用處都有明確要求:伙食費用于主副食品、燃料、飲用水等開支,公共服務費用于保障炊事機械器材、冷庫設備維修保養、清潔工具、勞保用品等開支,而基層事務費用于保障基層單位自主建設、日常管理等開支。
為嚴格落實伙食費專款專用,讓每一筆經費都溯源可查,該旅在每日公示伙食費使用情況的基礎上,引進副食采購區域統供平臺,為每個辦伙單位配發電子設備,推開副食品“非接觸式”線上采購。如今,基層伙食費的每一筆賬目開支都在網上下單,有效杜絕了炊管人員私下向供應商采購物資等違規行為。
記者來到炊事班,班長劉聰聰展示了今年新采購的炊事設備:炒菜用的天然氣灶、導熱鍋,制作甜點的烤箱、廚師機,制作面點的壓面機、和面機、發酵機……小小炊事班,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些是用公共服務費統一采購置辦的。” 劉聰聰告訴記者,“伙食費和公共服務費等費用均落實專款專用,炊事設備更加齊全,副食品質量也有了保證,我們的保障效益更高了!”
炊事班成員們一邊與記者聊著,一邊精心準備菜肴。很快,“6菜2湯”和餐后水果甜點分批端上餐桌,官兵結束辛苦訓練后,吃上了美味可口又營養豐富的晚餐。
依法履職,筑牢法治意識——
錘煉業務過硬的“紅管家”隊伍
司務長作為“紅管家”,保障單位財務有序良好運轉是應有責任。然而過去,由于個別司務長業務技能不精、法治意識不強,導致伙食管理出現過漏洞。
該旅軍需營房科助理員萬明山告訴記者,此前,旅隊就曾對個別履職不力的司務長進行過通報批評并責令整改。
一次伙食費專項檢查,機關發現個別營連存在收伙退伙不及時的問題。比如,某營因某項工程聯系地方人員前來施工,施工人員在食堂就餐后,司務長未及時收取地方人員就餐費,后期補收時,出現了就餐餐數缺項;一名司務長在單位人員休假、學習、出差歸隊后未及時辦理退伙手續,導致官兵應得的伙食費到賬不及時,影響官兵合法利益;還有個別司務長在計算伙食費時,只定期核算主副食消耗,對燃料、飲用水消耗卻是很長時間才累計核算一次,結果導致某月伙食費出現超支問題。
為提高炊管隊伍依法履職能力,該旅定期組織司務長和炊事員集訓,幫助基層提升伙食管理水平。集訓中,他們組織學習財務法規、觀看警示錄像,并開展理論考核及預算編制、經費結算等實操演練。工作實踐中,他們探索實行司務長集中辦公制度,機關定期組織集中審賬、審票、審流程,每月核對就餐人數,及時結算伙食費,縮短采購報銷周期,防止長時間掛賬出現的差錯漏洞,確保財務秩序正規。
前段時間,四營新任司務長范凱剛剛結束了某學院后勤給養專業的學習,對基層財經規定、炊事分隊組訓、飲食裝備使用與管理、軍隊配餐技術進行了專攻精練。“原本擔心自己經驗不足,難以勝任司務長崗位,通過培訓,我深入系統學習相關法規,開展工作更有底數了!”學成歸隊,恰逢營隊前往野外駐訓。范凱依法開展駐訓物資采購、野外伙食保障等工作,官兵在野外條件下吃得放心滿意,每天都精力飽滿投身演訓。
范凱告訴記者,隨著軍士分級分類培訓制度落地,更多人有機會前往軍隊院校參加專業培訓,這為司務長隊伍更好履職積蓄了能量。
(學習軍團·中國軍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