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志愿服務活動記錄內容、高中生志愿服務活動記錄內容怎么填
烈日炎炎,熱浪滾滾。暑假期間,奮斗不息成為交大學子的關鍵詞,他們放棄休息時間在校園開展科研、學習與服務工作,在拼搏中充實自我,在鉆研中貢獻力量。他們以奮斗激揚青春風采,忙碌的身影構成盛夏校園最美的風景。
劉晨晶(左三)與課題組成員
整理調試儀器,歸納藥品耗材......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2218班的劉晨晶每天都前往實驗室進行搬遷歸置工作,爭取可以盡快推進科研實驗。盡管搬遷期間無法實地開展實驗,劉晨晶仍立足光催化污染物治理方向,廣泛閱讀文獻,拓展學術視野,完善現有的科研工作。此外,她與團隊同學積極參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看見未來·2023 BOE校園創新挑戰賽等賽事活動,分別獲得了陜西省金獎、西北賽區一等獎的榮譽。
對于未來,劉晨晶充滿期許:“新的物理空間帶來新期待,新期待鼓舞新成果。前沿院搬遷到創新港后,我們擁有了更加干凈整潔的實驗環境和更好的發展平臺,我們要傳承弘揚西遷精神,為新平臺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我也希望在假期可以調整好自身狀態,以飽滿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學期。”
閆興偉在工位
喬琳茹在實驗室進行科研
走進航天航空學院,隨處可見學子們在實驗室里忙碌的身影。
來自固體力學專業博2109班的閆興偉每天一早便來到教研室閱讀文獻,查找最新研究成果,并按照既定進度進行仿真實驗。閆興偉表示,目前他的工作聚焦于多相顆粒增強材料導熱系數預測方法的研究上,通過建立新的模型用于對材料的導熱系數進行預測,并提高預測的準確性,拓寬適用范圍。他計劃在假期完成這項研究,并將成果撰寫成論文。
喬琳茹來自力學專業博2309班,她鉆研的方向是生物與軟物質力學。以活細胞為例,致力于探究活性軟材料的多尺度力學問題。她為自己的假期制定了緊密的科研計劃,“這個假期的工作重點在于進行細胞的力學實驗。細胞實驗的數據分析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我主要利用上午和晚上來分析數據,下午閱讀文獻。”此外,喬琳茹還參與兼職輔導員的工作,充實假期生活,為交大師生服務。
“暑期科研環境比較安靜,是一段很珍貴、值得充分利用的時間。”閆興偉說道。喬琳茹則用“平靜”與“滿懷期待”兩個詞語來形容暑期留校的心情,“我現在主要的動力便是完成目前的科研任務,暑期時間安排也相對自由,能夠令我安心地投入學習生活。”
李冬在進行課題研究
李冬來自經濟與金融學院應用經濟學博2023班,剛協助老師完成了陜西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申報工作的他,便立即投入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高質量發展訴求下中國資源配置結構效率的協調演化與提升路徑研究”的科研工作中。“目前課題進展到了較為關鍵的時期,需要集中攻堅來完成。”查閱文獻、和導師溝通、完成課題和論文等工作幾乎排滿了他的每一天。
李冬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科研之余,他經常打羽毛球鍛煉、參與學院博士生學術討論等活動,假期生活豐富充實。
彭子洋進行醫工交叉實驗
暑假的大部分時間,未來技術學院醫工方向B2275班的彭子洋幾乎都在實驗室中度過。他主要的研究項目是智能外科機要助理,將微創術中影像存儲分析與人工智能相結合,構建術中數據分析與應用新模式,充分展現了醫工交叉特色。假期中,他的工作重點是繼續迭代升級術中記錄與分析系統、分布式云端數據大數據訓練中心,構建醫院內AI邊緣加速平臺,更精確、快速、高效地解決臨床微創手術需求,減輕外科醫生工作強度。此外,彭子洋還參與組織籌辦2023年醫工交叉暑期學校、2023未來技術學院夏令營、指導本科生社會實踐等工作,假期生活忙碌而充實。
“對我來說,堅守在校園培養了我的毅力和專注力,能夠靜心投入科研工作,并為未來的醫學進步做出一些貢獻,這種滿足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彭子洋無比堅定。
何昕芮在實驗室工作
左為劉南斌,右為陶志煒
劉南斌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外科學專業2022級博士研究生,何昕芮是臨床醫學2020級本科生。他們師從二附院李宗芳老師團隊,這個暑假聚焦相關疾病的前沿領域奮斗不停歇。
劉南斌的研究方向是對肝癌微環境重塑的作用及調控機制。“在李老師帶領下,團隊前期相關研究成果已被評為2022年度‘中國門脈高壓與肝硬化十大原創研究’。課題立意新穎,專家論證意義重大,所以我選擇暑期留校,抓緊時間和團隊成員共同推進這項課題。”劉南斌說,雖然暑假沒有休息,但在不懈努力下,實驗取得了重大進展,為課題研究注入了不竭動力。
何昕芮以大學生創新訓練小組的形式參與了李宗芳老師團隊的科研項目。她所在的本科生團隊主要負責超聲刺激調節免疫功能治療肝癌的實驗,這是一個醫工結合的項目,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并且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作為本科生能參與到這樣高水平的科研項目中,對我而言是一次無比珍貴的經歷。李宗芳老師更是給予我們及時的幫助和指導,鼓勵我們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何昕芮表示,假期主要是完成相關的動物實驗,雖然沒能休息,但鍛煉了科研能力,培養了臨床思維,真是收獲滿滿。
假期里,二附院的全體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都選擇了留校,在規培輪轉中不斷充實自己。內科學2021級的陶志煒就是其中一員,每天早上八點,他便開始了一整天的工作和學習:為病人檢查、記錄病程、參與疑難病例討論、學習疾病診治的經典和前沿方法、密切關注新藥應用和指南變動……“為病人提供更好的就醫體驗和更佳療效是我們醫學生的職責使命。”在陶志煒看來,這樣的每一天都充滿意義和干勁。與此同時,他還進行消化道少見腫瘤的研究,希望能填補相關領域的空白,為臨床實踐指南的編寫提供數據支持。“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積極的臨床實踐要并重,同時我們也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從臨床現象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
篤行機器人隊合影,第一排左一為薛嘉誠
篤行機器人隊是在校團委管理下,為參加RoboMaster機甲大師比賽而主辦的學校科技類社團。這個暑假,篤行機器人隊負責人薛嘉誠帶領團隊堅守校園,為8月9日至12日舉行的機甲大師全國決賽做準備。團隊取得了自動識別能量機關并擊打、平衡底盤、機械臂機器人等關鍵技術進展。接受采訪時,薛嘉誠和隊友們正在維護機器人的穩定性,并研究對手,設計戰術。
“我們分為備賽期和研發期。備賽期間,白天負責維修機器人,晚上進行機器人的疲勞測試。研發期則投入人力物力研發隊伍的新技術。”薛嘉誠介紹道。
“希望全國賽可以取得好成績,不負團隊的辛勤付出,也能給自己的本科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薛嘉誠充滿期待。經過激烈角逐,篤行機器人隊挺進全國前16強,追平隊史紀錄。
星航志愿服務團
牛炳堯作為星航志愿服務團負責人,暑期負責帶領社團成員每晚7點至10點分別在各個校區進行巡樓巡查,關注設施安全、消防安全等,及時反饋發現的安全隱患,做到“無一日不巡,無一日不報”,為廣大師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我們會提前制定每周排班表,志愿者每晚進行巡查,負責同學則會在第一時間收集巡查情況并及時上報反饋。”牛炳堯說,“不能讓暑假成為安全防范的‘真空區’,更不能讓安全隱患趁機‘鉆空子’。”假期間,星航志愿服務團工作井然有序,“我為自己可以在暑假期間繼續為學校盡一份力感到自豪,我自身也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得到了成長。”牛炳堯無懼夏日高溫,為守護學校安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文字:通訊社 溫馨、王亦寧、李凌瑾、于欣欣、陳臻卓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崔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