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為與有為的素材摘抄,可為與有為的素材摘抄題目
王陽明是明朝時期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是世間少有的文武雙全且成就都達到頂峰的人物,被后世稱為“明朝第一牛人”。
在軍事方面,王陽明作為從小熟讀經書的文人,利用軍事謀略先后平定南贛之亂,寧王之亂,解決當時明朝各官員都無法解決的叛亂問題,被當時朝廷封為“新建伯”(伯爵)。
在文學方面,他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將心學真正集大成,受到后人的極致推崇,甚至享譽海內外,在亞洲漢文化圈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直到如今,其推崇者遍布國內,朝鮮,日本等地。
下面摘抄王陽明經典名句,配上譯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人之善惡,由于一念之間。
人的善與惡,其實都在一念之間。
想要成為良善之人,必須要從自己的心念開始,引導自己,在選擇的時候往“善”的方向努力。
地靈則人杰,人之無良,亦足以為山川之羞!
一塊風水寶地,能夠滋養此地的人民,使之成為杰出的人才。
但是如果一個人沒有良知,那么滋養他的山川土地也會因此而蒙羞。
不欺則良知無所偽而誠,誠則明矣。
不欺騙自己,內心的良知沒有任何偽裝的成分,那么這樣的真誠就是自然明覺的。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責己則昏。
世人就算再愚笨,但是指責別人的時候,卻能把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明明白白說出來。
世人就算再聰明,但是責備自己之時,卻昏聵的存在僥幸心理,總為自己所犯的錯誤開脫。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人都需要有一顆自我檢討的心,這樣才能克制自我。
能夠克制自我,才能成就真正的自己。
若己為君子,而使人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惻怛之心。
一個人,如果把自己抬高,自己做君子接受別人的贊揚,卻貶低別人,讓別人成為小人受到別人的厭惡,那么這種人并沒有仁義道德,并不是真正的君子。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
一個人,立下志向讓自己成為賢明的君子,就應當努力學習。
但凡學習不勤奮的人,一定是因為所立志向不夠堅定。
凡后生美質,須令晦養厚積。天道不翕[xī]聚,則不能發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為其華美太發露耳。
但凡天資聰穎的后生子弟,必須要讓他掩蓋自己的才華,韜光養晦,默默積累。
從天體運行的角度來說,如果不集聚,就不能發散,何況人呢?
花有眾多的葉子卻沒有一顆果實,都是因為它的華美外表太早展現出來的緣故。
傳承經典,就在“每日學文化”,希望大家關注我,精彩文章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