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料理是韓國的么_本埠釜山料理韓國烤肉
在釜山,如果不走街串巷的逛吃一番,還真的有些對不起那些傳統(tǒng)的老市場。
你能想象,東北的大雪天里,一晚帶著冰碴的冷面是多么美味和與眾不同么?記憶的味道也是最有故事的味道。從小就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對于韓國并不陌生。那些魚干的混合氣息,那些辣泡菜濃郁的紅,炒年糕前排著的長長的隊伍,小店里獨自吃著米腸的食客,偶爾聽得懂的幾句韓語口頭禪,還有市場里大媽們笑起來瞇起的眼睛,在釜山的傳統(tǒng)市場里一切都那么熟悉,只是多了幾分整潔和有序。老同學(xué)看到我拍的照片會調(diào)侃的問“你確定這不是我們延邊的市場”,哈,好吧,其實我也不能確定,因為太相似,走著走著,竟連自己都有些恍惚。逛著逛著,看到的都是兒時熟悉的場景。吃著吃著,一種濃濃的家鄉(xiāng)味道便揮之不去。
老奶奶伽倻麥面
到釜山的第一餐,韓式小麥面。區(qū)別于傳統(tǒng)冷面,使用精選品 質(zhì)高的小麥而制作面條,略顯蛋黃、發(fā)光; 粘稠度也是恰到好處。吃起來勁道、爽口、 不膩。熬煮幾個小時的湯頭與肉湯制成的薄冰,將面條的味道變得更細(xì)膩,兩者的配合絕對是一大美味。但是吃慣了延邊朝鮮族冷面的我,對這個冷面的味道還是要適應(yīng)一下。
地址:釜山廣域市中區(qū)光復(fù)路56-14
面館的巷子里有很多有趣的涂鴉,如果有時間,絕對是個凹造型的好地方。
2014年著名的韓國電影《國際市場》,為人們展現(xiàn)的便是釜山的故事。盡管沒有看過這部影片,但還是來取景的地方看了看,看過影片的小伙伴也不妨來找找懷舊的味道吧。
國際市場不知在釜山,在韓國都是很有名氣的市場之一。1950年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為躲避戰(zhàn)亂而逃到釜山的人們聚集在一起,開始從事貿(mào)易活動,形成了市場的前身。這里一度曾是韓國規(guī)模最大的交易市場,以胡同里的空間為中心,相互連通,將富平市場、易拉罐市場等小型市場連通起來。到市場轉(zhuǎn)一圈,就可以買到日常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商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
國際市場地址:釜山廣域市中區(qū)新昌洞4街一帶
市場必定是主婦們常來的地方,有推著寶寶的,也有這樣推著寵物的,逛市場也可以全家總動員,慢慢來。
辣炒年糕絕對是各大市場和街邊的明星小吃。
生意火爆的要排上十幾二十米的隊伍
味道不錯的魚糕串燒,有幾分關(guān)東煮的樣子。
各種小吃串燒,只要你吃的下,絕對會源源不斷的出現(xiàn)。
紫菜包飯,紫菜卷,也叫韓國手卷,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韓劇的愛心便當(dāng)里。
油炸的海鮮,蔬菜,和天婦羅同出一轍。
紅紅的辣白菜,也是家里飯桌上每餐不可缺少的小菜。
韓國的泡菜特別注重顏色,所以怕辣的小伙伴千萬不要被濃艷的紅色嚇壞了,其實真的不會特別辣。
魚干,種類繁多大小不一,肉質(zhì)厚厚的魷魚自然不用多說,即便不加任何佐料,直接在火上烤熟,就已經(jīng)非常美味啦。這種小干魚,也幾乎會出現(xiàn)在每一餐中。記得小的時候,外婆常常會用青辣椒配著魚干炒來吃,好懷念那時的味道。
大街小巷,會看到很多人參在售賣,還有各種滋補的食材和藥材。
時尚的女孩子,在市場里也能淘到喜歡的小物件,價格比街邊小店里要便宜很多。
石鍋,鐵鍋,可都是韓國料理里必備的廚具。
一人靜靜的坐下,來一份自己喜歡的小吃,下午的時光不一定要在咖啡館里度過,接地氣的市場會更有大眾生活的延伸。
很多的攤位,這樣來售賣豬頭。
也有一些外表不起眼的小吃店,實則已然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