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平水日鑄”開茶儀式暨新茶上市新聞發布會 項菁 攝柯橋區地處會稽山麓,平水日鑄茶由此孕育,因其形態卷曲而被譽為“綠色珍珠”。
“平水日鑄有歷史、有文化。”在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副所長王校常看來,悠久的茶文化是“底氣”。
三名青年展示茶藝 項菁 攝記者了解到,平水日鑄茶是中國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最早的炒青綠茶,曾以貢茶聞名,現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也享有“中華文化名茶”的美譽。
據柯橋區農業農村局黨工委書記、局長裘劍平介紹,今年春茶前期氣溫總體平穩,晴雨相間,有利于茶葉特別是名優茶的生產,“預計今年春茶的原料質量會優于上年”。
授茶簍儀式 項菁 攝茶園現代管理模式,守護著平水日鑄茶的品質。
在玉龍茶業的千畝茶園里,數名茶農忙著采茶,數字化管理加持下的首批新茶已被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愛茶者預定。
“數字化技術,有效保障了茶樹健康成長。”柯橋區名優茶產業農合聯理事長、茶商李漢興告訴記者,為提升茶葉質量,當地政府創新打造了“平水日鑄茶數智平臺”,能幫助茶園實時監測茶樹、病蟲害、土壤等情況,實現茶葉從種植、管理到生產加工的全流程可追溯。
活動現場展示平水日鑄茶數智平臺 項菁 攝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的塑造也是千年貢茶“出圈”的秘籍。
早在2011年,該區就將“平水日鑄”打造為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多年來不斷推進平水日鑄茶品牌化建設,探索包括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商標使用、統一指導價格等在內的“六統一”管理模式。
王校常談及,平水日鑄以“花蕾形、板栗香、鮮爽味”著稱,品質特征、品牌溢價明顯,“尤其是運用現代農業思維,通過‘六統一’管理,保證了茶葉品質的穩定”。
工人采摘平水日鑄茶 項菁 攝官方數據顯示,平水日鑄現有授權生產企業20家,平水日鑄系列名優茶產量2230噸、產值4.32億元,茶葉銷售遍布全國各地。
“平水日鑄茶授權企業要從原料抓起,進一步提高茶葉質量,提升‘平水日鑄’的硬核競爭力。”裘劍平如是說。
如今,借力品牌提升,平水日鑄茶園流轉租金增加1倍以上,茶葉企業通過合作社開展茶青收購,帶動農戶增收,相關案例還入選浙江省首批地理標志富農優秀案例。
李漢興舉例說,其茶企產茶過程中,已帶動附近上千戶農戶增收,光一戶季節性采摘最高收入達到3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