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34歲的阮成是一位小兒麻痹癥患者,曾獲全國殘運會銅牌,他介紹,在輪椅出行去陌生地點時,經常會因信息了解不足產生心理障礙,“有一次地鐵換乘,找不到無障礙電梯出口上去。也不太想開口幫忙,怕給人添亂。就想算了吧,掉頭回家。如果能有一款導航提前告訴我具體的無障礙路線,會安心和方便很多。”
“輪椅導航”即是針對這種特殊出行需求所特別開發,在將無障礙設施數字化的基礎上,配以相對應的路線規劃和導航策略,籍此幫助輪椅出行人群緩解畏難心理和焦慮。
(高德地圖上線無障礙“輪椅導航”)郭百嶺是阿里巴巴的一位殘障工程師,幾年前,阿里巴巴園區專門為他和其他行動不便的員工進行了32處無障礙改造。與此同時,阿里志愿者開始和他頻繁交流,更深入關注殘障群體的普遍困難。
阿里“輪椅導航”項目志愿者趙軍介紹,“社會無障礙環境和設施在日益完善,但另一方面,在與百嶺同學及其他輪椅人士溝通中,我們發現他們與這些無障礙信息間存在盲區。大家就考慮,是否可以為他們和外界之間做一個“數字化觸點”,增加他們的出行安全感和確定性,少一點焦慮,多一點走出家門的信心。”
(阿里“輪椅導航”志愿小組)阿里志愿者聯系高德地圖工程師們求援,后者恰好在關注無障礙公益功能的開發。于是,聯合志愿小組迅速成立,高德產品團隊馬上啟動設計、開發,“輪椅導航”得以在3個月內快速上線。
高德產品經理周琳婭也曾參加過“團圓”系統等公益項目的開發,她介紹,“最大的出發點是:不能讓殘障人士喪失導航出行的權利。我們有沒有可能幫助他們有信心走出去,哪怕邁出第一步。中間最難的是方案的權衡,幫他們把最近的、能通行的路線找出來。”
除殘障人群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推嬰兒車的家長,因意外受傷臨時輪椅出行及攜重物出行的人群,也都可以在不同場景參考使用“輪椅導航”。
周琳婭介紹,“輪椅導航”同時開放了“愛心反饋”入口,每位高德地圖使用者都可以隨手反饋身邊的無障礙設施信息,一起助力社會無障礙環境的完善。
2017年起,高德地圖開始關注殘障群體無障礙出行,陸續上線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電梯等信息。此次“輪椅導航”為首次提供無障礙路線規劃和導航功能。除高德地圖外,阿里旗下15款App已經完成信息無障礙改造,更好地服務老年人、殘障人士等數字化弱勢群體。
浙江省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會會長胡雄華表示,“很開心也很欣慰看到“輪椅導航”功能出現,這會給殘障人群帶來更多出行信心,也希望能喚起大家對無障礙的更多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不止服務于殘障人群,在健全人的生命周期中也總會有一些時刻用到無障礙設施,希望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共同完善。”
“輪椅導航”和普通導航有什么區別?
用戶開啟“無障礙模式”后,在乘坐地鐵出行時,將結合地鐵站的無障礙電梯、升降機這些無障礙設施,為用戶規劃出一條無障礙路線;同時可在戶外導航過程中,避開地下通道、人行天橋等輪椅無法通行的路段,方便殘障群體、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出行。
(圖:“輪椅導航”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