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22日在北京參加“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的“跨境資本流動與跨境投資新趨勢”子論壇時稱,當前全球正處于新一輪美歐退出寬松時期,新興經濟體貨幣市場承壓。新興經濟體跨境資本流動可能或已經出現逆轉,不少貨幣出現較大幅度波動。
陸磊表示,2021年以來全球通脹預期升溫,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惡化全球供應鏈,加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通脹問題突出,美聯儲激進加息、歐央行大幅加息,多國央行跟進。世界銀行研究指出,全球央行今年一直在以50年未見的同步程度加息,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到明年。
陸磊進一步稱,在此背景下,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2022年1至10月,新興經濟體累計資金凈流出62億美元,2021年同期流入3419億美元。今年以來,90%的貨幣有不同程度的貶值,三分之二的貨幣貶值超過10%。貶值超過20%的有6種,其中斯里蘭卡盧比貶值超過40%,阿根廷比索貶值近35%,土耳其里拉貶值近30%。
陸磊還提到,部分新興經濟體債務問題值得關注。今年5月,斯里蘭卡政府宣布126億美元的主權債務違約,隨后宣布國家破產。這并非特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表明,隨著金融環境收緊和美元升值,25%的新興經濟體正處于或接近債務困境,60%以上的低收入國家面臨債務困境。一旦出現債務危機與貨幣危機的互相傳導和強化,可能陷入危機自我實現的惡性循環。
陸磊強調,中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平穩有序。今年以來,中國涉外經濟活動保持活躍,外匯市場韌性顯著增強,為有力有效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提供了良好基礎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