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相比于往年,今年杭州桂花開得更晚了一些。
“遲桂”并不影響杭州人賞桂熱情,杭州交警已經連續幾天為西湖賞桂人群發布車輛分流措施。
杭州桂花栽植歷史悠久,盛于隋、唐之際。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憶江南》中有詩句“山寺月中尋桂子”。
如今,桂花為杭州市花。每年杭州人都有這樣一句戲謔,“沒有桂花的杭州,就等于沒有秋天。”
杭州植物園高級工程師陳曉玲介紹,從去年開始,杭州桂花基本都開得遲,跟夏季高溫天氣過多有關系;秋季桂花一般開一到三波,花香可以從8月下旬持續到11月。
西湖古桂花樹開花,引來市民游客打卡。 王剛 攝一般來說,每波桂花花期持續14天左右。
“桂花落英一樣很美。”陳曉玲認為,經過盛花期后,桂花落英繽紛,地面一片金黃,拍出來也是一張張“大片”。
如其所言,在杭州植物園桂花紫薇園里,經過五六十年生長的桂花樹,枝葉粗壯濃密,在一處間隙中,陽光傾斜而下,一陣風過,吹得早桂“洋洋灑灑”般落地,顏色忽明忽暗,令人歡喜異常。
桂花,不僅可以聞、可以賞,還可以吃。
在杭州賞桂勝地——西湖滿覺隴村,桂花有更多奇妙的組合,從樹上將它們打落下來,漬成糖桂花,或者跟西湖龍井茶搭配,做成桂花龍井。
在“賞花經濟”構建中,浙江大學旅游研究所副所長周永廣認為,賞花不僅是去看花,而是要把游客的消費留在這里。他提到日本的櫻花經濟,日本育櫻賞櫻歷史悠久,已經形成了包括餐飲、房地產、酒店、零售等多環節的成熟賞櫻產業鏈,充分放大了賞花經濟的經濟社會作用。
西湖古桂花樹開花。 王剛 攝周永廣認為,杭州應該將賞月、登高等傳統因素和桂花“糅合”在一起,同時杭州還應該將各類植物和城市景觀相結合,讓杭州的365天都能成為旅游旺季。
浙江傳媒學院國際文化傳播學院副院長包曉峰認為,桂花的文化氣質是“煙火氣”,桂花旅游可以找到跟老百姓日常生活結合的民俗價值,讓桂花成為來杭游客的一種鄉愁。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浙江省宋韻文化傳承研究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思屈認為,要把桂花文化和宋韻文化結合在一起。在宋代人的詩詞、文化藝術,以及日常生活美學中,桂花都有豐富的表現形式,因而在兩者結合后,可以取得宋韻文化傳播和桂花文化傳播的雙重效應。
如何讓八月桂花月月“香”,值得業界思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