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十一”期間,北京朝陽大悅城的二手奢侈品集市十分熱鬧。攤位一個挨著一個,攤位上售價幾千元到幾萬元的商品堆疊著,消費者像選購小商品一樣,在眾多的二手奢侈品中挑選。商家更是繁忙,一邊要照顧現場的顧客,另一邊還忙不迭地在攤位前抽空直播帶貨。記者在集市上發現,這里不同于其他大集中年人居多的情景,買家、賣家都是年輕人。此外,商品雖然是二手貨,但成色看著很新,而且價格遠低于官網。
近兩年,以年輕人為主力消費人群的二手奢侈品市場熱鬧起來。優奢易拍網月度報告顯示,9月份平臺購買二手奢侈品的消費人群年輕化趨勢明顯,其中Z世代(1995年—2010年出生的人)占比52%,其次是Y世代(1980—1995年出生的人)占比40%。
是什么讓年輕人喜歡上了二手奢侈品呢?首先,是高性價比,比如記者看到一款LVNEVERFULL中號手袋,官網價格為14400元,而在某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上,95新的同款手袋價格不到5000元,約是新品價格的1/3。其次,一些消費者可以從中尋找到自己喜歡的孤品、走秀款、限量款。
在北京朝陽大悅城二手奢侈品集市上,一位消費者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多數人都是因為價格劃算才選擇二手奢侈品,即便是愛馬仕這種超貴的品牌二手貨也合算。簡單算筆賬,在愛馬仕專柜購買商品需要同時購買配貨,也就是說,一只10萬元的鉑金包至少要花費20萬元才能拿到手,但在二手奢侈品市場上,98新的愛馬仕可以低至原價的6.8折。即便是一些二手包比柜臺價貴一兩萬元,但因為不需要花配貨的錢,算下來還是便宜不少。而且有的限量款早就停產了,如果喜歡只能到二手市場淘貨。”
因為消費者的喜愛,經營二手奢侈品的實體店、電商平臺的數量都在快速增長。記者在北京鼓樓東大街看到,有8家經營二手奢侈品的店。據了解,這幾家店都是近兩年新開張的。像這樣扎堆開二手奢侈品實體店的現象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屢見不鮮。
在網上,二手奢侈品的銷售更是熱鬧,有專門銷售二手奢侈品的APP、有大力推廣二手奢侈品的電商平臺,就連短視頻平臺都開始推廣二手奢侈品的直播帶貨。據了解,抖音推出了“最愛的中古包”livelog主題活動,活動中爆款短視頻播放量近25萬次。
定價評級無統一標準
記者發現,一款專柜售價4.7萬元的LV Capucines BB包在不同的二手銷售渠道售價相差幾千元:在某寄賣平臺95新的價格為1.6萬元;在某電商95新的價格則是1.05萬元;在位于北京鼓樓的線下二手奢侈品店里,95新的價格則為1.3萬元,但是可以砍價。
不僅是價格讓人一頭霧水,新舊程度的評級也讓人迷惑。一位在二手奢侈品集市挑選商品的消費者拿著一款包對記者說:“我很喜歡這款包,商家說是98新的,新舊評級直接影響價格,可是什么樣的算98新?有統一標準嗎?”
不同渠道的相同產品價格相差達到幾千元,這讓消費者不得不產生疑問,二手奢侈品價格是如何定的?幾成新又是如何界定的?懷著這些疑問的消費者很難放心消費。
在小紅書上網名為“邊大娘”的奢侈品鑒定師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介紹說:“目前在國內市場的主流評級標準有6個等級,全新、99新、98新、95新、90新、85新,在此基礎上還衍生出了97新、93新、92新,共9個等級。其中95新為分水嶺,高于95新的商品在正常社交距離即1至2米是看不出使用痕跡的,只有在30厘米左右的距離可以看出使用過的痕跡。具體說,95新能看到幾處使用過的瑕疵,98新是可以看到幾處放置過的瑕疵,99新只有放置過的痕跡。全新的商品沒有任何瑕疵并且商品上的保護膜或者吊牌沒有拆過。低于95新的商品,在社交距離內是可以看出使用過的痕跡的。”
“邊大娘”還介紹說,95新是一個最為寬泛的級別。拿奢侈品包來說,在評級時,邊角露骨、包口有裂口、手柄重做油邊、內里有水漬都算是95新。這些瑕疵都是硬傷,每個硬傷都會使得價格下降500到800元。因此,同款95新的價格可能相差幾千元。
北京鼓樓大街一家二手奢侈品店的店主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評級、定價是有些主觀,而且每家店的標準也都不同,只能說大致不差。”
另據了解,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并沒有統一的行業規范,定價體系也有些混亂。一家二手奢侈品店的店主劉蕓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國內不少貨都是從日本進口的,因為日本的評級定價比較規范,日本有多家行業認可的二手奢侈品行業協會,所有交易均在協會監管下進行。但目前在國內并沒有相關的組織監管。”
鑒定檢測亟待規范
記者在二手奢侈品集市現場看到,在入口處專門設置了一個柜臺,上面標明“中檢免費檢測”[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檢]。記者在各電商平臺上看到,交易的二手奢侈品也都標明經過檢測。
對于購買二手奢侈品的消費者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買到假貨,這對“檢測鑒定”這一環節提出了更多要求。在二手奢侈品集市上負責檢測的中檢檢測師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鑒定需要實踐經驗,只有接觸幾千件真品之后才能在檢測中減少主觀判斷的失誤。”記者還了解到,一些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要求自有鑒定師必須接觸5000件真品以上,才能擔任鑒定工作。
在二手奢侈品市場,多數商家把檢測看得很重要,非常認真地對待,但也有商家采取各種手段利用檢測鑒定蒙蔽消費者。據業內人士透露,有的商家拿一件質量并不是太好的奢侈品送檢,檢測機構會出具真品的檢測報告,過檢后商家會將有劃損的配件更換,然后以高價賣出。而消費者只是看到有鑒定證書,并不知道在鑒定結果出來后更換了配件。另據了解,有不法商家給假冒商品掛上假冒的檢測證書,拿一整套假貨當成真品賣給消費者。
針對市場現狀,有關人士表示,二手奢侈品的交易要想走上持續發展的道路,就需要在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建立高度信任的關系,而這一信任關系的建立不能僅靠商家的自覺,還需要建立有力的規范與監管。
●相關鏈接
買二手奢侈品如何避坑
二手奢侈品被稱為深水市場,因為這個市場里門道多,普通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會掉進黑心商家精心布置的陷阱。記者近日采訪網紅奢侈品鑒定師“邊大娘”,她將自己的避坑經驗分享給消費者。
她提醒消費者,購買二手奢侈品前要看細節圖。有的商家標注98新,但事實上只有95新,所以消費者不要聽商家說什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是現場購買,一定要現場仔細檢查每個細節。如果在網上購買,就要求商家多發細節圖,并且在拿到貨后立刻與細節圖片對照檢查,不要等幾周后再檢查,因為放置有可能產生新的瑕疵,不容易追責。直播間有時會有秒殺搶購,這樣的商品價格便宜,但是若購買前拿不到更多的細節圖,出現問題的風險也會增加。消費者購買時不能沖動,一定要細致詢問、查看。
細節對于奢侈品的鑒定、評級非常重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怎樣查看細節呢?拿二手奢侈品包來說,包的邊角最容易磨損,有的包在進行二次銷售的時候會護理、翻新,如果要查看是否翻新過,可拿一張餐巾紙蘸清水后擦拭邊角,如果掉色就是護理或翻新過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濕紙巾,因為濕紙巾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對包會產生傷害。還有,仔細觀察包邊角皮子的毛孔、紋路是否清晰可見,清晰可見的沒經過護理、翻新,如果毛孔、紋路被磨平,但顏色沒有變化就是被護理過。翻新、護理過的商品在評級上都會降級,消費者要是不仔細觀察有可能會花冤枉錢。
商家隱瞞瑕疵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故意,一種是失誤。不論是何種情況,消費者要解決問題,都要提供相關的證據,所以在收貨時要錄制開箱視頻,如果發現有問題要把商品送到正規檢測機構檢測。當提供了相關證據后商家還是不予以退換,消費者可以將證據提交給電商平臺或是消費者組織來幫助處理。
目前,商家為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都會掛上中檢吊牌,但是吊牌也有假冒的,3個步驟可以有效辨別真假。第一步,掃描吊牌上的二維碼,掃碼后會出現域名。第二步,將該域名輸入到IPC網站備案系統進行查詢。查詢后會看到,關于該商品鑒定的詳細內容。第三步,先看看檢測標簽上的檢測主體是否與網上標明的檢測機構一樣,然后看一下檢測結果是否通過。最重要的是每一款商品都有自己的編號,要核對檢測結果的編號與商品的編號是否一致。查看編號時不僅僅看數字是否一致,還要看每個數字的形態是否一致。 (李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