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城市家庭戶人均住房面積變化(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梳理)
分省份來看,各地之間近十年來的增量差異也很大。從31個省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變化來看,有7個省份十年來人均住房面積增量超過了10平方米,分別是西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陜西、山西和貴州,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相比之下,十年來,有7個省份的城市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增量低于6平方米,分別是廣東、重慶、山東、上海、福建、北京和浙江,主要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增量最低,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十年來僅增加了3.22平方米。
張波說,廣東、浙江等地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增量少,與這些地方流入人口多,近十年人口增量多有關。包括廣東的深圳、廣州、東莞、佛山,浙江的杭州、寧波等地人口流入排名都位居全國前列,但由于在供給層面沒有滿足人口快速流入帶來的需求增加,因此人均住房面積提升相對會慢一些。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廣東全省常住人口增加2170.94萬人,增長20.81%,廣東增量占全國增量的30%。全省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半年以上)達2962.21萬人,比2010年增加812.34萬人,年均增長3.26%,流入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
廣東之后,浙江十年增量也超過1000萬人,達到1014.07萬人。其中,十年來,杭州人口猛增324萬人,年均增量達32.4萬人。
流動人口多,也意味著租房的人多,而很多人租的房子面積不會太大。這也導致人均住房面積會比較小。
張波說,人口流動之外,人均住房面積跟不同區域房價以及房價的承受力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地,房價比較高,在總房價偏高的情況下,居民買房時可能更傾向于追求功能性,而犧牲掉舒適度。
比如,目前在廣州等地的新房市場,90多平方米的三房兩衛戶型、8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一衛戶型越來越多,很多四房兩衛戶型面積也只有110到120平方米左右,房間多,但面積小,對功能性的追求也會導致居人均住面積提升相對比較有限。
張波說,前些年有不少人返鄉置業,在三四線城市或者老家附近買房,但他們自己并沒有去住,而是給父母住或者空著,這無形之中擴大了家鄉所在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積,而在實際工作所在的城市,比如珠三角等地,并沒有買房,因此沿海這些地方的人均住房面積提升也比較有限。
張波認為,總體來看,在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區,比如廣東的廣州、深圳等地,未來住房增量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從未來的發展來看,這些地方的住房需求,不只是通過商品房市場來滿足,也需要通過發展住房租賃來滿足,通過各種方式多措并舉、多渠道滿足新市民的居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