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5年,比亞迪的電動大巴橫掃歐美市場,物流車也將成為美國Ups工期全球運輸車隊的一員。北汽福田、五洲龍等傳統商用車大廠通過整合資源,也將注意力逐漸轉移至新能源大巴的制造與推廣層面。唯獨電動物流車還存在較大的真空區域。南京金龍這個“后起之秀”車廠利用政策優勢,在2015年推出D11系列電動物流車。首先規避了國內車廠幾乎都存在著外觀(內飾)侵權的潛在風險,為了應對不同區域的補貼政策,通過搭載了不同動力與電池組件,增加產品的競爭靈活度。
現在,南京金龍為了應對2016年到來的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第一次井噴期,在產品、產能、市場等層面開始提前布局。
就筆者通過其他渠道獲悉的信息研判:
南京金龍2015年全年銷量為9000臺,已經處于產能瓶頸狀態。通過對電池供應商的的控股,在武漢、深圳相繼建設了整車生產基地(預計產能2萬臺,核心零部件1萬套)。在整車研發環節上,D11的靈活多變的空間以及穩定的滿負荷續航里程,已經成為包括“北京菜籃子”工程在內的多個項目的關注。現在D11系列電動物流車總共有50臺奔馳在北京街頭,解決北京市民“菜蛋奶油”等生活必需品進入市場兼顧“零排放”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而在市場開拓層面上,南京金龍為了進一步提升在北京市場的話語權,將通過與某“北字頭”知名車企合作,意圖將多款電動物流車打入北京市場,與北汽新能源“威望”系列電動物流車相抗衡。
眾所周知,2016年北、上、廣、深、津等1線城市,已經遭受到來自中央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極大壓力。在多數城市通過降低傳統汽車牌照獲取率,提升電動汽車用車便利性等策略,意欲在民用市場引導電動汽車的良性發展。但這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反而不如在物流市場通過“準入制度”促使“點對點”運行的電動運輸車快速增量。
實際上,杭州已經在2015年早些時候就禁止燃油動力的小型物流車行駛在市區。而北汽新能源威望系列電動物流車,則成為順豐快遞的“標配”。遺憾的是,北汽新能源與長安等電動物流車大廠,都沒有依維柯級別的電動物流車項目。在此大環境下,南京金龍的D11處于市場無競爭對手的狀態。
不過未雨綢繆的南京金龍,已經開啟了全新產品的預研。筆者相信,隨著物流行業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改進步伐的加快,城(省)電動物流車、城市網絡內的微型電動物車,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會掛項目。但凡南京金龍,眼光放得遠些,技術提升頻率快些,都會很輕松的應新能源第一次“井噴期”。
[編校:w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