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來,即使短期內(nèi)注冊制出臺可能性不大,但按原先的既定時間出臺卻完全有可能,畢竟如今市場原有的功能都在逐步恢復中,而且要打開以往IPO制度備受詬病這個結,似也只有實施注冊制一途。
IPO遺留問題尚未解決,關于注冊制可能加速的傳聞又來困擾市場,由于沒有權威部門澄清消息,作為投資者,也就無法判斷這一消息的真假。以常理而言,延續(xù)審核制的IPO新政征求意見剛剛結束(截止至11月27日),實施新政的時間則尚未公布,這時候改為注冊制出臺,可能性應該不大。
從周一盤面看,市場對此也似乎不屑一顧。不過這種走勢也并不出乎意料,一方面,本周五開始又將有一批新股發(fā)行,市值的約束讓想打新的投資者不可能拋棄股票,最多也就是換股而已;另一方面,上檔的重壓也讓投資者望而卻步,滬指半年線已下穿年線形成死叉,前期的上升趨勢線(9月29日3021點和11月3日3302點兩個低點的連線)如今也變成了壓力線,而11月27日大跌前的橫向整理平臺(圍繞3600點上下波動)也成了反壓,幾重壓力幾乎都集中在這里,讓沒有外力刺激情況下的市場不可能輕而易舉地突破這一壓力帶。
大盤陷入這種上下兩難境地的時間又恰逢年底相對平淡時段,這增加了指數(shù)較難發(fā)生變盤的預期。市場的炒作格局也印證這一點,眼下仍是“按圖索驥”階段,短炒客由消息面入手尋找受益股然后做做短差,進行所謂的高拋低吸,仍是市場主流。上周市場高呼的“風格轉換”暫時難以成行,原因也許正在于此。
在上一批IPO申購洪峰過后,本欄提醒申購者資金解凍后獲取市值的方式最好是尋找那些還沒被過度炒作的二線藍籌股介入。這出于幾方面的考慮:一是避開之前炒作過的所謂藍籌股,以免追高當炮灰,畢竟大盤股炒高很難,一旦停滯不前,就有很多短線客拋棄之;二是二線藍籌股中有不少年報分紅可能高過5%以上的個股,比如長江電力;三是避開注冊制消息可能導致的小盤股大幅振蕩。
如今看來,即使短期內(nèi)注冊制出臺可能性不大,但按原先的既定時間出臺卻完全有可能,畢竟如今市場原有的功能都在逐步恢復中,而且要打開以往IPO制度備受詬病這個結,似也只有實施注冊制一途。只是對于高估值的市場而言,注冊制絕對屬于利空消息,從操作層面看,只有啟動仍處于低估值的藍籌股護盤,才能避免市場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風險。基于此,筆者認為屬于偽命題的“風格轉換”,也許還真的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