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作為首家實現公開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時至今日,建設銀行也即將迎來了上市十周年的日子了。在這十年中,建設銀行已搭建起包括基金、租賃、信托、保險、期貨等在內的綜合性銀行集團框架。建信期貨作為建設銀行綜合化經營環節中的一環,將努力改革和創新轉型,全面提升競爭力,為集團綜合化經營多做貢獻。
客戶結構轉型。由個人散戶向產業客戶、專業機構投資者和高凈值客戶結構轉型。產業客戶以大宗商品生產、加工、貿易和具有套期保值需求的產業類客戶群體為主,同集團授信風控要求相結合,提供授信客戶套期保值交易數據信息,為貸后管理提供配套服務。專業機構投資者則結合集團與金融機構的全方位合作關系,加入到這些客戶的整體服務方案中,依托集團的渠道、資金等優勢吸引專業投資者開展業務合作,實現專業機構客戶增長。個人期貨投資群體以具有較強資金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具有期貨行業投資經驗或專業能力的個人投資者為目標。
業務與產品轉型。由單純的通道業務向提供產品轉型。把公司的產品創新同集團產品創新相結合,以產品創新改善收入結構和盈利結構,保持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設計貼近產業客戶需求的套期保值、風險管理服務方案,為建設銀行的產業客戶創造價值;建立服務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平臺;提供面向專業投資者(包括集團)的投資配套服務;研發符合不同客戶風險偏好的資產管理類產品。
渠道轉型。從完全依賴營業部、客戶經理營銷向物理渠道、電子渠道同時建設,利用期貨營銷團隊與集團客戶經理協同、期貨營業機構同集團網點協同的轉型。在鞏固現有區域經營優勢的基礎上,重點推進資源集聚區域的營業網點布局,加快發展具有比較優勢和產業優勢的區域,形成營業機構的合理分布和協調發展。
加快容易互聯網金融。隨著期貨互聯網開戶平臺的構建,期貨開戶便利性得到大大提升。利用好互聯網開戶平臺,做好個人客戶營銷。盡快適應互聯網開戶,建立適應互聯網開戶客戶的投資者教育和客戶服務模式,推出適合個人投資者的交易策略。緊盯同業在互聯網開戶中的營銷舉動,做好營銷方案,條件成熟時對接總行網站,擴大營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