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金總是奔波在追逐更大利益的路上,這也讓A股、債券等市場的吸引力此起彼伏。7月股災導致避險情緒升溫,伴隨著資金的加速涌入,不論長端無風險利率還是期限利差都降至歷史較低水平。
市場資金總是奔波在追逐更大利益的路上,這也讓A股、債券等市場的吸引力此起彼伏。7月股災導致避險情緒升溫,伴隨著資金的加速涌入,不論長端無風險利率還是期限利差都降至歷史較低水平。
不過,日前IPO重啟的消息,讓剛回暖不久的債券市場不禁擔憂資金的分流壓力。雖然經歷周末監管層降低杠桿、巴黎遭遇恐怖襲擊等不利消息,A股反倒借勢狠狠挖了一個大坑之后震蕩走高,可見市場資金的風險偏好正在上升。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總體來看,市場對上述利空已有所消化,即便IPO正式重啟,預計也不會打破現有總體寬松態勢,債牛短暫停留后或繼續前行。博道投資合伙人、債券高級投資經理陳芳菲則表示,支撐債券牛市的基本邏輯并沒改變。
短期資金壓力顯現
繼證監會發布恢復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IPO的消息后,關于IPO重啟又有了新進展。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日前表示,首批10家公司由于需要準備補充材料,預計在11月20日左右刊登招股意向書。
華創證券分析指出,年內28家公司依然按照老辦法發行新股,資金沖擊顯然不可避免。根據測算,預計10只股票網上網下的凍結資金總量1.2萬億元,剩余18只股票的網上網下凍結資金總量料為2萬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IPO重啟在短期內可能對債券市場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是巨額凍結資金沖擊資金面,二是可能改變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以及資產配置結構,引導資金流向權益市場,從而推動債券利率上行。
實際上,自11月4日A股兩市指數結束半年線附近的爭奪以來,滬綜指從3325.62點一度攀升至3678.27點,區間最高漲幅已超過10%。
與此同時,進入11月后,10年期國債和國開圍繞3%和3.5%的中樞震蕩,利率繼續下行動力不足。值得注意的是,17日3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出現大漲42301%的情況,報2120個基點。可見,在經濟基本面有望企穩、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和獲利回吐壓力增大的背景下,上周IPO重啟的消息進一步點燃了債券市場的悲觀情緒。
據悉,債市上周資金流出達1.38億美元,且流出幅度顯著高于前一周,部分理財資金正在回流股票市場,或有配置債券的資金轉至網上打新和打新基金。
“配置牛”可期
盡管受多重利空壓制,但考慮到央行的宏觀調控以及流動性的釋放,陳芳菲認為,市場流動性整體依然寬松,金融機構等待配置的資金較多,債券市場仍有“配置牛”。
銀河證券指出,IPO雖然重啟,但發行制度的修改大大減輕了之前新股發行凍結資金對于資金面的影響。另外交易所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顯示監管層對資本市場的杠桿繼續保持謹慎的態度。監管層對融資杠桿的抑制也會對股市行情及風險投資行為有所影響,股市難重現瘋牛行情。因此,其對債市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但也不必過分悲觀。
“從資金面來看,雙降重啟,債市資金面充裕。股市劇烈波動后,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減低,銀行理財的資金運用壓力加大。IPO政策的變化導致打新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同時量化策略受限堵住了資金的又一出口,使得大量風險偏好減低的資金囤積在債市。”陳芳菲認為。
而從估值來看,債券牛市行情也未結束。陳芳菲表示,我國債券發展期較短,過去10年是經濟高速發展的10年,基本維持了每3年一個小周期的債券牛熊更替,但從2014年開始,債市逐步跳出了小周期模式,利率連續兩年持續走低,但長端基準利率仍未到前期牛市低點,目前10年國債利率較2002、2005、2008年低點分別高出約90bp、47bp、60bp。考慮到人口紅利結束后經濟下臺階的長期趨勢,未來利率有望創出新低。
中金公司研究員更傾向于樂觀,綜合目前歐洲國家的動蕩、國內經濟和通脹的低迷,再結合近期IPO重啟和提高“兩融”保證金比例對股市走勢不利,風險偏好的下降和通脹預期的下滑將有利于資金出于避險需求進入債市,尤其是沒有信用風險的利率債和信用風險相對較低的高評級信用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