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實基金策略分析師方晗表示,沒有風險偏好配合的寬裕流動性,不足以支撐權益資產短期的估值回升,未來半年的市場更可能處于震蕩格局,看好云計算、信息安全、生物藥、環保等投資方向。
展望中期市場,方晗認為,股市去杠桿最快階段已經過去,融資余額經過連續四個月下降,已經回落到9000億元左右,相當于去年12月初水平;高杠桿的場外配資大部分已經清理完畢,去杠桿最快最急的階段已經過去。機構投資者普遍倉位較低,短期殺跌動能減弱。與此同時,9月和10月的降息與降準確認貨幣政策仍在寬松過程中。具體而言,截至7月,新增外匯占款下降1.2萬億元,同比去年少增接近2萬億元,18%的存款準備金率大概率將繼續下調,對沖外匯占款的下降,利率等待美聯儲加息落地和CPI見頂后,明年有繼續下調的空間。
不過,他認為,目前市場風險偏好有待提升,沒有風險偏好配合的寬裕流動性,不足以支撐權益資產短期的估值回升。他表示,從市場穩定后,監管層一方面加緊清理剩余配資,一方面快速恢復IPO和限制杠桿比例等舉措來看,管理層不希望杠桿卷土重來;對于散戶而言,對股災的慘痛記憶暫時難以消除,場外資金進場意愿不明顯,更多表現為場外資金加倉。因此,增量資金的格局難以快速回歸。
他表示,未來半年的市場更可能處于震蕩格局。一方面,市場重建工作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經濟基本面仍然面臨較大挑戰和不確定問題;寬裕的流動性格局會引導市場在階段性的風險偏好強化的過程中,演繹出明顯的賺錢行情。但在增量資金難以回歸,杠桿難以恢復上半年水平的前提下,市場很難長期支撐上半年那樣的高估值水平。
對于未來投資機會,他認為,更多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具備低估值、收入增長穩定、盈利不確定性低、高分紅率的穩定成長類個股,將在全社會資產收益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吸引不少長期機構投資者;二是符合未來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方向、政策扶持、有望轉化為實際利潤高增速的成長性公司,A股市場往往給予符合長期發展方向、稀缺成長標的以較高的貼現值。具體而言,看好的方向包括云計算、信息安全、生物藥、環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