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份CPI(居民物價指數)與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為1.3%,較上月回落0.3 個百分點,PPI同比漲幅為-5.9%,與前兩月持平。
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份CPI(居民物價指數)與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為1.3%,較上月回落0.3 個百分點,PPI同比漲幅為-5.9%,與前兩月持平。
西南證券首席研究員張仕元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CPI漲幅回落在預期之中,豬肉漲幅回落以后,沒有漲幅較大的服務和產品支撐CPI上漲。PPI走勢比預期更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下降39.9%、22.5%、19.1%和8.3%,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3.4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58%左右。
這說明產能過剩帶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承壓,也對中國的出口形成了較大壓力。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出口總額環比回落6個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告訴記者,這是經濟周期問題,PPI連續40多個月下降,是源于早前產能過度擴張帶來的相對價格的調整,PPI的幾十個部門中下降最厲害的部門恰恰是上一輪四萬億刺激之后增長相對過度的部門。
盧鋒預計,考慮到周期的變化,很可能是先低后高的格局。事實上,各類經濟數據已經在逐步企穩,一些積極因素正在顯現。10月PMI(制造業經理人采購指數)為49.8,接近50的榮枯分界線,持平于上月,屬7-9月下行后首次持平。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1%,今年以來持續位于擴張區間,服務業和新經濟業務成為今年經濟增長的亮點。
10月份,中國制造業平均成本負擔連續15個月趨降,成本價格的下降將有利于廠商將價格傳導至消費者。
張仕元認為,利率與存款準備金率都有下調空間,在全球需求普遍不好的情況下,頻繁調整并不一定能帶來效果。此外,基準利率如果繼續下調,商業銀行經營壓力會增大。財政政策可以預見到將會更加積極,也將帶來更明顯的成效。
2014年“兩會”期間透露,中央安排赤字13500億元,赤字率為2.1%,2015年財政赤字率為2.3%,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預計增加2000億元到3500億元。
資料顯示,2008年中央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赤字率的天花板值為2.9%。近日,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的公開表示,3%的赤字紅線可以考慮調整,被業界視為赤字紅線上調的信號。“如果達到或突破3%的赤字上限,赤字多增1萬億元都是有可能的。”張仕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