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直被外界稱做緬甸大選年,民盟領袖昂山素季是否參加總統選舉也一度成為緬甸政壇的熱門話題。如今,將于8日舉行的緬甸全國大選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2015年一直被外界稱做緬甸大選年,民盟領袖昂山素季是否參加總統選舉也一度成為緬甸政壇的熱門話題。如今,將于8日舉行的緬甸全國大選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此前,由于緬甸遭遇罕見洪澇災害,曾傳出大選將被推遲的消息。10月13日,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發布消息稱:“在考慮了推遲大選的利弊后,選舉委員會決定不推遲大選,本屆大選將按原計劃在11月8日舉行。”
按照緬甸憲法,國會議席中有25%席位自動歸軍方所有,如果民盟在這次選舉中獲得了多數席位,則可能有機會推選民盟代表出任總統。然而同樣根據緬甸憲法,緬甸聯邦總統必須深諳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和軍事學等;總統本人、父母、配偶、子女等不得有外國血統或外籍。
這無疑阻擋了昂山素季的總統之路。她從未有過軍事經歷,而她已故的丈夫和兩個兒子均為英國公民。去年11月18日,緬甸議會宣布無法修改現行憲法,原因是時間倉促。因此,此次昂山素季無法參選總統。
不過,她仍在1日的集會上號召支持者積極參加投票,不要因受到威脅或擔心存在舞弊而放棄。上月初,昂山素季曾表示,如果民盟在大選中獲勝,她將領導政府。但目前看來,她將以什么形式領導政府還是個未知數。
事實上,緬甸此次大選之所以矚目,除去昂山素季這個政治“符號”之外,更重要的是,這是緬甸自2011年結束軍政府統治后的首次選舉,同時也是緬甸25年來第一次公開競爭的大選。
外界普遍預測昂山素季領導的反對黨民盟會在大選中獲勝,而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以下簡稱“鞏發黨”)將會是民盟的最大競爭對手,該黨則一直由緬甸軍隊把持。
就在昂山素季為民盟造勢的同時,鞏發黨領袖、現任總統吳登盛也不甘示弱。他于近期密集視察各地,顯然有競選拉票之意。吳登盛在會見伊洛瓦底省當地民眾時表示,政府為緬甸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希望民眾合作保持現在的發展勢頭。
不僅如此,兩黨領袖的隔空喊話也充滿了火藥味。“有人說改變已經發生了,沒必要改變得更多,這種觀點只是表面,他們并不想有真正的改變。”昂山素季在日前的集會上發表此番言論后,立即引來了吳登盛的嗆聲,“某些政黨競選口號‘緬甸到了改變的時候’是什么意思?”他還稱,緬甸現政府已從軍人政權轉變為民選政府和議會民主制度。
不可否認,緬甸在過去幾年里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牛津商業集團曾發布報告稱,2012年以來,緬甸擺脫了西方國家的制裁后經濟狀況開始好轉。農林和水產業是該國最有發展前景的行業,2012-2013財年該產業在緬甸GDP中占比30.5%,其次是制造業,2012-2013財年占比19.9%,運輸和通訊業占比13.3%,礦業占比6.1%。
其實早在2010年緬甸實行民主改革后,外國投資的增加便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約為8%。預計未來緬甸的經濟將仍然保持增長勢頭,但這也將取決于本次大選。究竟是“保持現狀”還是“仍需變革”,廣大選民終將用選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