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車網 轉載】今年,是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重工”)成立以來最難過的一年。
面對這一論斷,山東重工董事長譚旭光曾用“近20年來最大的一輪挑戰”來形容。在譚旭光看來,行業低迷、產品同質化、產能過剩等多重因素疊加,給企業帶來了極大風險,形勢非常嚴峻。
“以前我們面對的市場可謂遍地流油,現在想要發展就需要細化市場。”山東重工核心子公司濰柴動力公司黨委書記王勇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產量減半
9月財新制造業PMI創下2009年3月以來的新低。從分項指數來看,產出、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均下滑0.7個百分點左右,繼續反映出外需不穩、內需不振的狀況。
“PMI創新低,展現了濰柴當下面臨的大環境。濰柴動力的核心在重卡,第二是重型機械,這些產品市場結構與國家開工數量密切相關。雖然基建投資有所提升,但房地產投資拖累了市場的整體增速,重卡、大中客車、工程機械行業市場需求不旺,主要配套市場銷量一直在下降。”王勇說。
銷量下降讓濰柴倍感壓力。就中國重卡來說,2010年銷量在101萬臺,2012年銷量下降到79萬臺,2013年銷量為69萬臺,“2015年截至現在銷量僅5萬臺,幾乎比2010年下降一半。”王勇坦言。
記者了解到,2015年上半年,濰柴動力實現凈利潤9.69億元,同比下降74.26%;濰柴重機實現凈利潤0.19億元,同比下降37.43%。從集團公司層面看,山東重工上半年實現營收424.89億元,同比微降3.05%,完成預算的81.17%,實現凈利潤5.04億元,同比下降86.04%。
海外收購
王勇表示:“現在要完善產品線,就要打破發動機行業壁壘,就要大力發展協同開發、設計能力。”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濰柴動力對發動機研發流程進行優化,建設了基于互聯網支撐的全球協同研發平臺,通過分布式部署,加快了研發進程,大大縮短了新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
以配套海監船的發動機為例,通過北美先進排放技術研究、濰坊和法國博杜安研發中心協同設計、杭州仿真驗證的四地協同研發模式,將海監船配套發動機研發周期由24個月縮減到18個月,整體研發效率提升25%,研發成本降低30%,順利完成海監船配套發動機研發任務,并為后期發動機研發留存了大量可重用的數據。
“此外,要加快國際化部署。”王勇介紹,德國凱傲全球銷量這兩年非常好,去年的并表利潤差不多占到了濰柴動力利潤總額的一半。凱傲集團是以生產叉車等商用車見長的歐洲商用車市場的領導者。2012年12月,濰柴動力斥資7.38億歐元,收購德國凱傲25%股權和下屬林德液壓(LINDE)70%股權,隨后又三次對德國凱傲增持,目前持股比例上升至38.25%。同時,濰柴動力還在今年7月增持林德液壓20%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90%。
據濰柴動力年報和半年報披露,2014年和2015年前6個月,德國凱傲為上市公司貢獻凈利潤分別為25.46億元、1.78億元,占到濰柴動力利潤總額的43.84%和18.38%。
“3年前濰柴收購的意大利法拉帝將在今年扭虧為盈,我們也力求讓法國博杜安在收購5年后完成整合。”王勇說。
濰柴動力年報和半年報也顯示國外市場近期動力強勁。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實現國外營收202.1億元和179.92億元,同比大增154.76%和325.29%。而國內市場則相對乏力,今年上半年實現176.6億元,同比下降38.27%。
“7月,國家工信部公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山東一共有8家企業,山東濰柴動力就是其中一家,試點項目是柴油機智能制造綜合試點示范項目。”王勇說,這是對濰柴智能制造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將激勵濰柴進一步提高兩化融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