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超過2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0%!這是中國重汽今年前8月在主要市場貨幣貶值、經濟增長乏力情況下,海外市場的答卷。相對于商用車出口整體下降12.5%,中國重汽前8月的表現(xiàn)可謂搶眼。
從實際之初批量出口海外市場,到2014年全年出口3.43萬輛,中國重汽連續(xù)十年穩(wěn)居行業(yè)出口第一,而今年前8月的出口增長超過20%,如無意外,今年中國重汽將繼續(xù)連莊。
數(shù)據(jù)顯示的是成績,而成績只代表過去,在肯定成績、拋開數(shù)據(jù)表象之后,我們需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中國重汽是如何做到海外市場行業(yè)第一的?2015年9月12日,在中阿汽車合作論壇上,卡車之家記者對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亞歐部商務經理李公海進行了專訪。
●
商用車是經濟的晴雨表,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同樣也是卡車銷量提升的驅動力。在經濟放緩、內需不振的大環(huán)境下,2015年4月國務院提出國際產能合作計劃,目的就是將國內過剩的產能往外輸出,在汽車方面,則是以出口來表現(xiàn)。
中國車輛出口海外市場,主要有三種模式:貿易代理商、KD組裝廠和合資建廠。目前許多國內車企基本停留在貿易代理商模式,而中國重汽則是通過代理商和建設KD組裝廠來對海外市場版圖進行拓展。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亞歐部商務經理李公海
“現(xiàn)在大家都在強調轉型,我們重汽內部也在轉型,尤其是一帶一路的政策導向,我們也在利用這個政策導向,不僅僅在陸上亞歐大陸橋路線上,我們在加強沿路國家、企業(yè)的合作;在海路上,我們也在積極布點,擴建網絡。”李公海告訴卡車之家記者,中國重汽在車輛出口上,正在謀變。
“最近幾年,最明顯的就是營銷模式的的轉變”,李公海介紹,中國重汽最初也是只有代理模式,主要走貿易形式。隨著中國重汽在海外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重汽一改過去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哪里有訂單就奔向哪里的做法,要求整個團隊要走出去,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目前重汽已在40余個國家建立了辦事處,常駐境外人員超過250人。
而面對自己的客戶——終端代理商,李公海將之形象的比喻為自己雙臂的延生,“其實終端代理商,并不是銷售車輛這么簡單,除了完成銷量外,代理商對我們品牌的影響也至關重要。”為了激發(fā)銷售代理的積極性,重汽通過技術、服務、廣告以及包括金融服務的支持,來提升代理商自身發(fā)展,“只有代理商自身發(fā)展了,才會更好的投入到銷售網絡的建設中,對重汽的品牌推廣、車輛銷售形成良性循環(huán)。”李公海坦言。
此外,中國重汽已通過技術合作、實物投入等方式在尼日利亞、摩洛哥、馬來西亞等8個國家合作建立了KD組裝工廠。
和代理模式相比,KD組裝廠前期投資不菲,但是帶來的效果卻不一般。首先,通過建設KD組裝工廠,實施本地化生產,從綜合成本考慮,無疑要優(yōu)于整車出口;其次,KD工廠可以解決當?shù)夭糠志蜆I(yè)、促進當?shù)亓悴考涮桩a業(yè)的發(fā)展,改善當?shù)厝嗣裆睿龠M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體現(xiàn)了中國重汽的社會責任。
●
做第一名不容易,保持第一名更難。不管是國內亦或是海外,在競爭激烈的卡車市場,從來就不缺乏黑馬或趕超者,稍不留神心或許就會被后浪趕超,中國重汽連續(xù)多年保持出口行業(yè)第一的殺手锏在哪里?
“隨著我們曼平臺產品的成功導入,對重汽來說,未來海外競爭力只會越來越強。”李公海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重汽曼平臺新品,是未來中國重汽馳騁市場的主要后續(xù)力。
●
中國重汽汕德卡C7H重卡
我們先將視線從海外拉回國內,1-8月,國內牽引車市場銷量整體下降10.69%,中國重汽牽引車累計銷售27089輛,排名市場第二,同比逆勢增長57.27%,凈增量達到約1萬輛。牽引車大盤下跌,主流牽引車企業(yè)普遍出現(xiàn)嚴重下滑的情況下,以工程車唱響市場的中國重汽卻逆勢大幅增長,成為牽引車市場最大黑馬,原因無他,曼平臺產品的成功導入!
中國重汽HOWO T5G重卡
國內市場的走俏,從側面說明重汽曼平臺產品T7H和T5G已經初步獲得用戶認可,“隨著曼平臺產品的成熟,針對不同的海外市場,根據(jù)用戶的需求,我們將會有一整套產品矩陣來應對市場。”
除了產品外,中國重汽在海外也開展了相關金融服務,“我們和非洲基金成立了合資公司,為以后我們在非洲加大投入做了鋪墊。”或許,國際資本戰(zhàn)略也將是中國重汽未來海外市場的另一張底牌。